☞ 豪华包装下的海外夏令营,并不只是货真价实的国际交流
☞ 消费者的意识成熟和游学市场的规范化同等重要
即将结束的暑期,留给了孩子们哪些回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夏令营无疑是家长和孩子们嘴上的热词之一。
高价低质
近年来,我国夏令营热有增无减。“许给孩子一段愉快而有意义的假期时光”,是无数家长选择夏令营的美好初衷。各种夏令营应运而生,有海外游学夏令营、拓展训练夏令营、军事夏令营、减肥夏令营、“吃苦”夏令营、高等院校体验夏令营等,遍地开花。其中,最时髦的莫过于“海外游学夏令营”。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一些海外夏令营价格不菲,动辄数万、数十万元的费用,让人瞠目结舌,但是消费者趋之若鹜,十分追捧。在“海外游学夏令营”项目中,既有货真价实的“国际交流”,也有把海外游学夏令营变成摇钱树,收取游学费用,却没提供游学服务,实际只是一种变相的“暑期旅游”。本为孩子体验多元文化,开阔国际视野,却成为各种教育培训机构牟利的工具。游学项目的价格不透明、监管乏力、层层转包等乱象,让一些家长和孩子大呼“上当”、“坑爹”。
花费不菲的费用参加海外夏令营,家长们是为了什么?孩子们怎么看?在采访中,家长心态各异,有的目的明确:“希望通过游学,给孩子播下留学的种子”;有的爱子心切:“也知道没啥实质收获,就是花钱把孩子送去开眼界”;有的跟风:“孩子的同学都去,我们当家长的不好拒绝”。
而孩子们参加夏令营后的感受也不一而足。有的认为还算满意,有的孩子迷迷糊糊:“基本上‘上车睡觉、下车撒尿’,啥都不记得。”年纪大些的孩子,有的抱怨:“住宿差、服务差,就是去看公园、校园,还不如在国内玩。”还有一个大一的学生告诉记者:“每天上听说读写四门课,周围都是认识的团员,跟平时在国内学校上外教课没两样。接待住的当地人都是接待国际学生的‘老手’,提供住宿只是为了赚取钱财,交流也不多。”
一位业内人士总结:豪华的海外游学夏令营存在“三无”:噱头多无内容;定价高无规则;门槛低无保障。游学项目是“大肥肉”:“比起机票+酒店的那一类产品,游学或者培训里的项目价格都很不透明,你说参观一下欧美名校在总费用中算多少钱?外教老师带着你做个游戏要花多少钱?操作空间太大!”
优胜劣汰
近年,夏令营市场一直保持“一高一低”的不均衡发展态势:市场增长率高、行业水平低。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夏令营市场处在起步阶段,海外游学夏令营尤其处于“野蛮生长”阶段。
2012年,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出通知,力图对夏(冬)令营进行规范管理。但是,对于具体的组织方式及监管责任等,却并无明确的规范,对教育培训机构等开设的出国游学方面未涉及。而在实际中,由于教育部门和学校担心出现安全事故,已基本不再组织夏令营,家长们只得把孩子送进市场化的夏令营。目前海外游学夏令营的主办方多是教育培训机构,让旅游管理部门无从监管,旅游业管理条例也难以制约,更导致纠纷发生后难以追责。
统计数据显示,国际游学从2005年起,每年市场增长率高达40%-50%。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英国等都是海外游学的热门目的地。据分析,海外游学市场规模将达到百亿元。但是,海外游学行业标准却迟迟未立,进入门槛过低,导致目前行业的发展仍处于“谁都能来分一杯羹”的状态。加强对游学市场的监管,提升产品品质和内涵,全面推动游学行业的转型和发展,迫在眉睫。
新东方国际游学推广管理中心主任刘婷表示:长期以来,游学在监管上处于“三不管”地带,存在监管“盲区”。今年7月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指出,“组织好夏令营、冬令营、研学旅行”,释放出利好信号:政策将推动和完善游学领域综合性和法制化的制度建设,或将推动游学行业优胜劣汰的洗牌。刘婷表示,这是第一次提到国家层面进行规范和推动。随着政策的细化,将推动游学行业由现在的无序发展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或将实现行业的洗牌。而在此过程中,真正对消费者负责、具有教育理想和良好口碑的游学品牌终将得到广泛认可和关注。
终结“盲游”
夏令营(Summer Camp),起源于美国,亦称游学。1861年夏天,来自康涅狄格州的教师肯恩,率领孩童“肯恩营队”在一片森林的湖畔,进行为期两周的登山、健行、帆船、钓鱼等户外活动,并持续进行了12年之久。此后肯恩得出结论:夏令营是让孩子在自然环境中关心别人,在克服困境中建立自信;在团队竞赛中与人合作,在学习过程中积累能力的好方式。从此,夏令营风靡世界,成为孩子们年少快乐时光中一抹独特的亮色。从本质上说,夏令营是儿童校外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儿童社会化、个性化成长的生动课堂。
海外夏令营能给孩子带来哪些影响?让我们回到夏令营的原本意义:孩子和书本告别,来到真正的大自然课堂,拥抱自然、享受健康,在集体生活中学会独立与相处。因此,海外夏令营首先是增长见识,短暂的时间不可能给孩子带来显著变化,过高的期望只能是不可承受之重。明白这一点,就不会被“天价”夏令营天花乱坠的“帽子”所忽悠。而如果消费者理性,那么价格虚高的海外夏令营也就没有市场。从某种意义上说,海外夏令营的“水分”正是迎合和凸显了一些家长拔苗助长,过于浮躁的心理。
所以说,消费者的意识成熟和游学市场的规范化同等重要。家长的教育心态要放平,对夏令营的消费需求应当理性。选择夏令营,其实只要正规合法,让孩子享受快乐假期就好,真的无需追求“高大上”。
另一方面,选择海外游学夏令营,也需要家长改变“盲游”意识,要关注个性化选择和定制化服务。只有具有明确的目的和诉求,才能判断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欧美有近百年游学发展史,这些国家和地区,根据不同需求推出游学产品细分市场的做法,应该是未来我国游学夏令营发展的方向。现在一些品牌机构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以新东方国际游学为例,学生专属产品就分为领袖成长系列、留学生活体验系列、名校交流考察系列、全真课堂体验系列、少儿专属系列等,您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一款方案。
同时,消费者也要擦亮双眼看合同。对于典型的商业欺诈,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要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权利,用消费者的成熟和理性,淘汰那些鱼目混珠的“游戏”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