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16时30分,鲁甸地震“震动”全国。灾情就是命令!正在进行实战化训练的第13集团军某陆航旅立即转入抗震救灾战场,第一时间开辟空中生命通道。
8月4日上午,成都和鲁甸地震灾区两地的雨一直下个不停,这可不是直升机飞行的理想天气。然而,震区道路抢通保通十分困难,物资进不去,伤员出不来……
鲁甸在呼唤!生命在呼唤!
起飞!起飞!7时28分,滇中某野战机场,旅副参谋长唐春带领2架直升机冒雨率先向灾区挺进。9时33分,成都某机场,旅参谋长李金武率领4架直升机直飞云南昭通机场集结。
一架架“生命之鹰”迎闪电穿雨雾,一场激烈的搭建“空中生命通道”战斗在鲁甸地震灾区上空打响。
鲁甸县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复杂、气象条件恶劣,险峻的山势和低云多雾的天空把受灾群众锁在大山之中。
8时50分,在没有任何地面引导、没有任何资料参考、没有任何机降地点的情况下,副参谋长唐春驾驶的直升机穿过疾风密雨,飞临震中鲁甸龙头山镇上空。
“快救人啊!”地面传来呼救信号。“人命关天,刻不容缓!”唐春紧张搜索着陆地点,终于在龙泉中学前一块平地上降落。这是第一架在重灾区龙头山镇着陆的飞机。从昭通至鲁甸第一条“空中生命通道”终于打通了,首批4名重伤员被抬上飞机,紧急送往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救治。
受灾区域遍布大山之中,一个机降点远远不能满足救援需求。“伤员等不得了,我去摸清情况!”参加过汶川、芦山抗震救灾等10余次抢险救灾任务,有着20多年飞龄的旅参谋长李金武斩钉截铁地说。
高山峡谷,航路险恶,机身不停地剧烈摇摆,飞机上的一位医生当场呕吐了起来。搜寻目标、悬停选址……17时许,李金武稳稳地把直升机降落在了另一重灾区巧家县一处草坪上。机组人员将6名重伤员抬上了直升机。
在地震灾区,陆航战鹰成了群众眼中的“生命之鹰”。昭通市卫生局疾控科科长铁昆说:“如果没有陆航旅的直升机,重伤员无法及时转治,后期伤亡率将大幅提升。”
地震使鲁甸多个受灾严重的乡镇成为“生命孤岛”,陆航官兵义不容辞担起空中投送群众生活急需品的重任。龙头山镇西屏村,是距震中最远的村庄,山体崩塌,道路中断,受灾群众饥寒交迫。飞行四大队大队长安然受命紧急向西屏村运送救援物资。由于西屏村附近没有合适的降落点,安然机组果断采取离地3米悬停的方式将物资成功卸载给灾区群众。
山顶、河滩、球场、玉米地等狭小地带,变成了一个个托举生命的支点,救灾航道基本覆盖全部灾区。
旅参谋长李金武告诉记者,参与鲁甸救援的飞行员,都是陆航旅的精兵强将。六大队大队长徐扬有着12年飞行经验,参与过汶川、芦山地震救援,在他看来,此次鲁甸地震灾区海拔较高、地形复杂,救援困难程度较汶川有过之而无不及。
“恨不得能快点下去,多救一个人、多运一吨货,就能减少一分损失。”28岁的飞行员李军是第一次执行重大救援任务。当他第一次飞过龙头山镇上空时,身下满目疮痍的场景令他心急如焚。
机长彭德意说,“受灾群众都叫我们‘希望之鹰’,他们说我们带来物资是希望,带走伤员也是希望。这句话就如同催征战鼓,谁能不拼命?!”
从汶川到芦山再到鲁甸,英雄的陆航“神鹰”一次次托举起生命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