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8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农民带着财产进城
瞿长福

□ 农民什么时候真正迈出进城的一步,取决于很多因素,其中主要的一点在于他们是否攒下了足够的本钱

□ 这些年,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许多政策和举措,不断提高农民收入,还对提高农民工就业技能想了许多办法,这些都是增加农民进城本钱的好路子

□ 眼下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让农民带着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经济收益权“三权”进城

家在农村的高中同学最近来电话说,这些年他和儿子一直在沿海城市打工,现在想回老家县城买房。我知道他以前是想回村里盖房子的,就问他为何改了主意。他说,现在回村已做不了农活,村里的生活条件也不如县城,不如彻底当个城里人。不过,他担心进城落户后家里的承包地会被收回,村里的房子也不知道可不可以一直保留,“将来如果这些能变卖成钱,在县城生活就更有保障了”。

类似的对话,这几年在不同的地方都有。对许多农民来说,他们终究是要进城的。一来自己慢慢老了,干农活渐渐力不从心;二来他们的孩子几乎都在或远或近的城里落了脚,自己总归得去合家团聚;三来住在村里虽然好,但与城里相比还是有很多不便之处。不过,什么时候真正迈出进城的一步,他们还不能拿定主意,这取决于很多因素,其中主要的一点在于他们是否攒下了足够的本钱,让他们在城里生活衣食无忧。“没有本钱,再好的地方也待不下去。”这样的道理,每个农民都明白。

农民的本钱是什么?那位高中同学说得很清楚,除了打工种地挣的钱,剩下的就是维系他们生活的“命根子”——土地和房子,这是他们最大的财产,也是最靠得住的本钱。当然,如果村集体经济发展得好,他们还有收益权。这些本钱,够在哪里生活,大城市、小城市,还是本乡本土的城镇,或只能在村里,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本账。通常,村里有能耐的人率先进城,其他人根据自家的条件慢慢决定,对举家迁移进城这样的大事,绝不盲目跟风。这就是为什么外出打工者这么多,但真正在城市安家的人还只是极少数的主要原因。

有人总以为,只要行政力量推动,把医疗养老保险等覆盖得宽一点,再把园区楼房规划漂亮一点,农民就愿意进城了,城镇化就会大大加快了。这种观点脱离了农村实际。农民进城是要生活的,是要世代居住、繁衍下去的,而且是希望比过去生活得更好,挣钱更多,而不只是为了改变一个农村户口,住进一间水电气都要自家掏钱的楼房。这就是说,农民首先要有由村民变市民的本钱,而且确信城里能生活得比过去好,他们才会高高兴兴地进城享受城镇化的成果。这是一笔清清楚楚的账。

所以,让农民放心进城落户的前提条件是,要让农民有市民化的本钱。怎样增加这种本钱?这些年,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许多政策、举措,不断提高农民务工和种地的收入,同时各地还对提高农民工就业技能想了许多办法,这些都是增加农民进城本钱的好路子,成效不小。不过,眼下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让农民带着财产进城,就是让农民带着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经济收益权“三权”进城。

农民带着财产进城,是法律赋予农民的权利。国务院近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已明确要求,现阶段,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农民带着财产进城,符合城乡统筹发展的客观需求。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阶段,尤其是我们这样一个农业人口众多的国家,肯定要有大量农业人口离开土地走进城镇,但城镇化绝不能像有些地方那样,只要农民的土地,不顾农民进城的本钱。

农民带着财产进城,对许多进城农民来说,有了较为稳定的进城资本,有了家庭抗风险能力;对社会而言,这些进城农民将是一个和谐稳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巨大群体,不会因进城而陷入贫困状态;对城镇化而言,有利于构建积极有为健康发展的经济和社会基础,使城镇化深入人心。

在满心欢喜走进城镇的农民眼里,城镇是他们新的幸福生活的开始和延伸。让农民带着财产进城,将为这种幸福生活提供更好的保障。当然,农民如何带着财产进城,将来如何有偿退出,还需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