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宏观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8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内蒙古辽宁吉林3省区受旱面积3400多万亩——
东北地区全力抗旱保秋粮
本报记者 乔金亮

随着黄淮地区近日降雨的出现,前期在黄淮区域蔓延的旱情明显缓解。但由于长期高温少雨,东北地区正面临日益严重的旱情侵扰,对今年秋粮生产形成不利影响。眼下,东北地区正在全力抗旱保秋,力求重灾区少减产、轻灾区不减产、非灾区多增产。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说,目前农业抗旱的重点正转向东北地区。近一个多月来,内蒙古、辽宁、吉林3省区降雨较常年偏少3至7成,局部地区旱情发展较快。截至8月12日,内蒙古、辽宁、吉林3省区受旱面积达到3400多万亩,其中严重受旱面积1500多万亩。

再有不到50天,秋粮就要收获,而我国秋粮产量和调出量的三分之一集中在东北地区。余欣荣说,东北发生干旱的这些区域都是传统旱区,多是丘陵、坡耕地,保水能力弱,受影响的主要作物是玉米。旱灾发生在玉米的灌浆期,正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期,对秋粮的威胁很大。各地要科学抗旱,有水源的地方及时补水,维持植株正常灌浆结实;水源紧缺的地方,注重节约用水;对因旱导致发育延迟的田块,及时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提高结实率。

14日上午,东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协调内蒙古、黑龙江2架飞机,与吉林省1架飞机进行联合人工增雨作业,同时地面人影部门发射增雨火箭、增雨炮弹,地空立体作业利用空中云水资源,以促进旱情缓解。据了解,8月份以来,吉林省共进行人工增雨作业47次,累计增水量4300万立方米。辽宁省调度全省水库为农业补水超过1.5亿立方米,辽西地区及时启用1.5万余处节水灌溉水源工程,全省新建各类抗旱水源工程296处,累计完成抗旱浇灌面积660万亩。当地农业部门正会同财政、气象和保险机构,加快开展受灾作物查勘定损理赔工作,发挥农业保险经济补偿功能。内蒙古启动了自治区抗旱Ⅲ级应急响应。气象部门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全区解除旱情面积4.7万平方公里,缓解旱情21.5万平方公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