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8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感受希望的力量
——灾区采访七日记
本报特派记者 乔申颖

地震发生后,我们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在7天的时间里,我们在鲁甸县城、在震中龙头山镇、在医院伤员收治现场、在堰塞湖排险工地上……亲眼目睹灾难的惨重,体会灾区人民的坚强,见证人民子弟兵的英勇,感受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有力支援。“活着就有希望,希望就是力量。”经受了灾难的洗礼,灾区人民的话语铿锵有力。

一场6.5级的地震,夺去几百个鲜活的生命。逝者已逝,生者犹哀。倾听他们的诉说,仿佛还能看见山崩地裂、洪水肆虐……自然之力面前,人类几如蝼蚁。然而人之为人,恰在于柔弱的外表下,蕴藏着钢铁的意志;血肉身躯里,燃烧着高贵的灵魂。灾难可以摧毁家园,但无法摧毁信念。生命诚然只有一次,但我愿为你牺牲。

我们看到失去孩子的母亲,她擦干眼泪,开始为幸存的亲人继续未来的打算。我们也看到站在废墟前的老人,握着救援人员的手再三感谢,说财产没了不要紧,你们也要注意安全。我们更看到,大山深处的村民,因为道路阻断不通汽车,骑着摩托车一趟趟奔波在领取物资的路上,不怕山高路险,因为他们的邻里亲人正在忍饥受冷,等着他们回去。

也许到很久很久以后,人类才能完全预知和避免自然带来的灾难。但在这之前,我们还将经受无数次这样的痛苦。就像荷花生性高洁却无法选择不生于泥沼,梅花孕育清香必须经受严寒。我们无法预知命运,但我们可以选择坚强,用力长出一片新的生机。

在震区,这样感人的故事很多很多——有村民自告奋勇,在滚石和暴雨中带领救援部队进入深山,为了拯救邻村的乡亲;水利专家进山勘查堰塞湖,宁愿淋一夜雨,也不愿占用受灾群众的帐篷;救援部队连续机动10个小时,越过断头路、穿过滚石群赶来营救受灾群众……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如此宝贵,而人类的更可贵之处正在于,愿意牺牲自己的珍宝换取他人的安宁。正是这种无私的大爱、纯美的情感,使我们面对灾难不再孤独,历经苦痛不致绝望。

灾难来临之时,也是大爱迸发之际。搜救部队全力以赴,不放弃一个生命,不放过一线可能;各级政府高效运作,让生者不再伤怀;全国各地的人们来到鲁甸,用无私的爱温暖在灾难中受创的心。

生命转瞬即逝,精神长存不朽!灾难已过,青山依旧。经历过苦难的洗礼,伴随着真挚的爱心,美丽而坚强的鲁甸一定会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