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师范大学物理楼与英东教育楼之间的影墙上,“学为人师,行为世范”8个大字熠熠生辉,与京师广场的木铎金声雕塑百步相望。
北师大校训由启功先生于1997年挥毫写就。当年建校95周年,学校征集校训。据赵仁珪教授回忆,学校曾邀请校内很多专家学者共提方案,启功先生自己也拟出不同训词,最初为“师垂典则,范示群伦”,但一来稍嫌艰深,二来感觉平板,过于静态训释。故最后敲定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八字。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庄重典雅,辞约意丰。启功先生阐释它最基本的含义就是“所学足为后辈之师,所行应为世人之范。”学,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学问、知识和技能,学为人师就是要使“学”能成为后学的师表。行,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品行,行为世范就是要方方面面、时时刻刻都光明正大,能够成为社会中的模范。其中,两个“为”字,突出了积极实践的重要。
这八字校训是启功先生70多年从教生涯的深切感悟。启功先生受业于著名史学家、北师大老校长陈垣先生,二人不仅在学术上成就卓越,且其品行亦为后辈仰慕。“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启功先生对师恩的感念,更反映出北师大人对师道相承、代代永续,勤勉有为、勇为表率的教育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的期盼。
校训还凝练了这所百年学府的优良教育传统。1902年,在中华民族面临危难之际,北京师范大学前身——京师大学堂师范馆迎来了第一批大学生。在“办理学堂,首重师范”的理念下,他们承载起振兴教育、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1915年,学校提出“诚实、勇敢、勤勉、亲爱”的校训,要求学生勤奋攻读,品行端正,为人表率。
此后,北师大校训几经改动,但以爱国、勤奋、为人师表为内核的办学精神始终如一。经历100多年风雨历程,北师大逐步形成了以对祖国未来和民族命运高度责任感为核心的“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