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进德令哈,我们看到傍晚的巴音河流光溢彩,碧波缓缓,三三两两的市民漫步在绿荫河畔怡然自得。
德令哈,蒙语意为“金色的世界”。德令哈市为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地处享有“聚宝盆”美誉的柴达木盆地内。这里曾经是隶属于乌兰县的一个集镇,1988年撤镇建市,在柴达木资源大开发的号角声中迅速成为海西州重要的城市之一。
历史上,德令哈是著名南丝绸之路的主要驿站。如今,青藏铁路、国道315线穿城而过,使其成为南进西藏、北上甘肃、西通新疆的交通枢纽。近年来,德令哈作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确立了生态立市战略,充分利用巴音河穿城而过的独特优势,打造出“青山护城、秀水穿城、循环绿色、生态良好、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柴达木新城。
巴音河全长326公里,是德令哈市工、农、牧、渔业生产用水及人畜饮水的基本来源和根本保障。自2007年起,海西州、德令哈市党委政府开始对巴音河进行综合治理,修建防洪堤、橡胶坝,进行河道防渗,实行两岸绿化美化。截至2013年已累计完成投资6.39亿元。
站在老铁路桥4公里长的绿化带树荫处,德令哈市林业局工程师陈小军介绍:“因造林绿地条件不行,需要开沟换土,回填土是从20里外的尕海湖运来。我们种植适合当地土壤的树种,如金叶榆、珍珠梅、青海云杉等,并采用高科技节水滴灌技术。在这里种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娃娃还难!”
在河道整治的基础上,德令哈市极力推进荒漠化土地治理,扩大绿洲、湿地等生态屏障面积,提高城市绿化率。2013年,投资1.7亿元实施了城乡绿化、三北防护林等29个林业项目,人工造林10.6万亩,封育9万亩,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9.8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平方米,形成了以公园绿地绿化为中心,道路绿化为骨架,环城防风林带的绿色屏障,今年新增绿化面积3800亩。
驻足于市区宽广的双行大道,远眺连绵不绝的柏树山:无论是峰顶终年不化的雪山,还是半山腰四季常青的古柏,抑或是大片大片在太阳照射下闪闪发光的太阳能电池板,它们共同构筑着这个城市的和谐之美。
德令哈市委书记王林虎说:“发展城市生态体系需要深谋远虑,与城市长远发展有机结合,以此保证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具有持续发展动力。以巴音河为基础,市区还将建成3个人工湖,增加空气湿度与美化环境,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向外扩展避免盖高层,努力提升城市品位,把德令哈打造成为柴达木的绿色聚宝盆,成为吸纳青海东部密集人群向西转移的承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