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等一系列重要论断。不久前,国务院下发了“新国九条”,再次明确提出,要“配合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适应资本市场风险管理需要,平稳有序发展金融衍生产品”。这为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金融期货市场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描绘了宏伟蓝图。
金融期货发展重要机遇期到来
未来几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关键时期,也是发展金融期货市场的重要机遇期。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贸易国,积累了庞大的社会财富,金融业资产总额180多万亿元,银行存款117万亿元,居民个人存款51万亿元,债券市场余额30多万亿元,股票总市值25万亿元,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和外汇储备余额都达到了4万亿美元,实体经济存在巨大的风险管理需求,诸多大类资产都有着各自不同的风险管理需求。
与此同时,我国正在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随着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及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等重大金融改革的深化,以及实体经济的结构升级和转型发展,经济体量庞大、要素价格波动、结构内涵调整、内外市场联动等诸多不确定因素集聚共振,风险管理需求十分迫切,亟需加快发展金融期货市场,提供一个功能完备、安全高效的金融风险管理平台。
我国金融期货市场起步晚、品种少、上市慢、制约多,市场发展与功能发挥还受到很大限制,与境外市场相比差距巨大。
这突出表现在:第一,品种数量少,保险范围小,避险服务“留白”较多。境外市场品种丰富,巴西、南非、印度、俄罗斯等金砖国家金融期货品种可比口径分别达到70、62、49和45个,中国香港、台湾和韩国的产品数量也分别为26、20和18个,既有期货还有期权,完整覆盖了股权、利率、外汇等主要资产系列。而我国目前仅有2个金融期货品种,覆盖面十分狭窄。
第二,市场规模小,现货覆盖低,功能发挥空间很大。2013年,我国股票市值占全球的6.15%,金融期货交易量仅占全球金融期货期权交易量的1.6‰,股指期货持仓规模仅占全球交易所权益衍生品持仓额的2‰,我国股指期货持仓规模仅占我国股票总市值的3.5‰,股指期货的现货覆盖率只是国际平均水平的1/32。其他系列还是空白。
第三,不但起步晚,而且发展慢,“后发”没能形成优势。新兴市场大多抓住时机,紧跟欧美成熟市场,快速建立起自身体系健全的金融期货市场,积累起丰富的发展经验。而我国金融期货市场推进缓慢,八年仅上市两个品种,难以跟上国际平均发展速度,面临较大国际竞争压力。
金融期货市场发展靠人才
金融期货市场发展滞后,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发展障碍主要是在三个方面:一是无知与偏见。社会对避险文化认识不够、理解不足,观念陈旧落后,甚至是固有的偏见,听到期货二字想到的还是“赌博投机”,还把期货套期保值操作认作“做空”股市。他们还不能把期货和现货两头综合起来看,看不到套保中期货的空头对应的是现货的多头,看不到机构套保的前提是大量买入股票,看不到如果没有期货对冲风险股市抛压更重。
二是制约期货发展缓慢的原因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问题,就是行政监管,市场分割,产品的上市审批链条漫长,上市节奏缓慢,没有基础产品的上市,所有的期货功能很多都是延续。
三是人才缺乏。制约金融期货市场发展的瓶颈在于制度观念,根本还是人的问题。反过来,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市场教育宣传,也是解决制度观念问题的重要抓手。要改变当前发展落后面貌,推进我国金融期货市场发展,满足社会日益丰富的风险管理需求,必须让社会大众了解期货市场,让优秀人才汇聚期货市场,尽早占领人才培养和市场教育制高点,这是我们的根本出路和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