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金融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7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分账核算”为金融创新铺路
贺 强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上海自贸区分账核算实施细则,明确了自由贸易账户的开立、账户资金使用与管理等。各类自贸区内的主体和境外机构均可以按照规定开立机构和个人的自由贸易账户(FTU)。如果说去年底央行发布的“金融30条”为金融改革指明了方向,那么可以说,自由贸易账户和分账核算的实施,使“金融30条”真正具备了操作可行性。

分账核算为什么如此重要?与我国先前成立的保税区等区域不同,上海自贸区承担了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建设“金融自贸区”的使命。但在全国统一的货币政策、统一的金融市场、统一的支付清算体系下,资金流动无孔不入。一道关卡很容易隔绝“货物流”,但很难通过关卡来阻截“资金流”。“金融自贸区”难度远超过“货物自贸区”。因此,自贸区金融改革需要在“基础设施”完善上有新举措,为金融改革提供必要的操作载体和操作空间。

自由贸易账户及分账核算解决了这一难题。分账核算系统实现了分账资金与其他资金的物理隔离,建立起区内与区外的资金“防火墙”,打造了自贸区“电子围网”。在“电子围网”保护下,自贸区形成了一个与境内其他市场有限隔离、与国际金融市场高度接轨的金融环境,保证了区内金融改革顺利推进。

通过分账核算,自贸区内的银行构建起一个贯穿分支行以及网点的“虚拟机构”,各“虚拟机构”与先前具有的实体网点机构各自独立、形成两个互为补充的有机整体。监管机构可以通过对各家银行自由贸易账户监控,及时采取管控措施,做到收放有度、精准掌控。未来监管机构还可根据自由贸易账户运行情况,确定推进改革的时机、力度和节奏。

分账核算将助力自贸区“第三要素市场”形成。按照分账核算规定,自由贸易账户由于办理本外币兑换产生的币种敞口,要在区内市场或者境外市场平盘,不得在境内银行间外汇市场平盘管理。自贸区银行要在统筹考虑自身资金成本、人民币离岸价(CNH)基础上向客户报价。因此,自贸区就形成了既不同于区外、也不同于境外的“自贸区汇率”。这一市场化汇率,直接反映了人民币市场的整体供求状况以及人民币均衡的汇率水平。未来不仅是汇率市场化,包括利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国际化等,都可在自由贸易账户这一微观核算主体的“精准保护”下,在自贸区先行先试。不仅是金融机构,区内企业也可以依托自贸区,拓展自身发展空间。通过银行与企业共同参与、中资与外资协同联动、境内与境外联通融合,自贸区“第三金融要素市场”广度将不断扩大,深度将不断增加。

分账核算也为银行创新提供了重大机遇。不仅是汇兑业务,在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境外人民币借款业务等方面,银行也有广阔创新空间。自贸区汇率全新的报价机制,将使得汇兑市场格局重新洗牌,银行需紧盯市场变化,通过产品创新,提供有竞争力的汇率;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打通了境内与境外人民币资金池之间的双向流通,打开了人民币的回流通道。银行需优化全球现金管理产品,助力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调配资金;自贸区境外人民币借款业务允许区内企业从境外借用低成本的人民币资金,拓宽了企业境外借款的渠道。银行可通过海内外联动,实施“全球统一授信”,向境内企业提供海外资金。这样既缓解了银行信贷压力,也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从而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作者单位:中国银行总行公司金融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