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创 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7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淀图书城变身中关村创业大街
王代强 孙 艳

图①:中关村创业大街街景

图②:车库咖啡一角

图③:车库咖啡招聘墙

经过一年多规划建设,在海淀图书城基础上改造升级的中关村创新创业大街已于6月12日开街。目前,这片建筑面积约40000平方米的街区已有车库咖啡、3W咖啡、36氪、并购咖啡、思源易创、联想之星、飞马旅等10余家创业服务机构及百余支创业团队入驻,创新创业生态初步成形。

创业孵化器:助创业者快成长

“只需点上一杯咖啡,就可以在这里待上一整天。创业成本大大降低。”从事互联网创业的王伟告诉笔者,“我之前曾在世界500强企业上班,后来辞职与几个好友一起创业。我们在网上看到这边有大量的创业平台落户,于是在5月份搭上了这班顺风车。”王伟团队所在的“车库咖啡”是第一家入驻创业街的企业孵化器,早在海淀图书城时期就小有名气。走进“车库咖啡”大厅,近200个位置座无虚席,大多四五个人拼桌在一起,或敲击键盘,或小声讨论。一旁的服务员则眼观四面,随时响应客人的需求。

在中关村创业大街,像这样的企业孵化器还有10多家,创业团队只要缴纳少量会费或者租金,就能在这里办公并且享受各种创业培训与服务,以及共享创业信息。这些孵化器各具特色:有的为创业团队提供办公场地、公司注册、法律咨询、技术支持等各方面的帮助;有的还为入驻团队提供专心闭关研发产品的地方,同时帮助联系投资人;有的致力于搭建创业者、天使投资人、国内外投资机构、全球知名企业、企业服务机构的交流、服务和合作的平台……

作为创业培训集团的“3W咖啡”其本身就是一个创业团队。“佳骏设计”创业团队负责人程永光告诉笔者:“正是因为看重了他们自身的创业经历,我们才愿意加入他们,学习经验,吸取教训。”据3W运营总监介绍,自去年7月份入驻创业街以来,在租金优惠、税收减免的政策扶持下,3W目前已经开始盈利。开业不到一年,其网络招聘项目已经累计搜集简历15万份,发布职位10万余个,联系企业1500余家。

另一家孵化器“36氪”则拥有自己的网络媒体平台,为创业团队提供强力支持。他们的孵化项目叫做“氪空间”。一位在“氪空间”创业的“80后”李先生告诉笔者:“这里一共有16支创业团队。我们是4月22日向‘36氪’提出的申请,同时还有其他团队提交申请。他们从中筛选有亮点的、有前景的团队进行培养。包括租金优惠,提供免费的办公场所,帮助联络投资人,提供法律援助等。”“由于政府政策的支持,出现企业孵化器和创业团队共同扎堆现象,各种人才慕名而来!”“氪空间”负责人刘梦说。

类似的孵化器还有“并购咖啡”、“黑马会”、“飞马旅”、“雕刻时光”、“圈子咖啡”、“思源易创”、“联想之星”、“言几又”、“创业家”、“天使汇”等等。创业街上大多数入驻的企业已经开门营业,正在装修的门面也挂出“即将开业”的海报。笔者采访中遇到最多的回复是:“老板正在忙呢!”

创业团队: 扎堆创业效率高

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的“80后”王子瑜从2012年开始创业,期间做过产品顾问、企业推广等工作,“攒了点小钱”。由于经验不足,屡屡创业失败。得知中关村创业街项目后,于今年5月将在万通中心的公司整体搬迁到了“并购咖啡”。

“在那边办公,家具多,运作成本太高。现在由他们提供办公场所,600多块就注册了新公司。”新公司名叫“what to do”,专注于开发APP。他向笔者介绍了一种消息推送类软件,发布半个月以来下载量已超过1000。

“之前攒的钱很快就花光了,眼看就要付不起员工工资,恰好这时候得到了天使投资,资金链没有断裂。真是很危险!”成为“并购咖啡”的会员之后,他享受到了创业技能培训、代交保险、公司注册、法律咨询等多项免费服务。“以前为一个客户要东奔西跑,现在有人帮我们牵线搭桥,合作伙伴就是我们的邻居!”王子瑜高兴地说。

相对于创业经验丰富的王子瑜,景明月是一位毫无创业经验的菜鸟。他们的团队叫“青金会”,旨在打造一个透明的网络理财平台。今年2月萌发创业计划,刚开始只有懂金融、法律和美工的三个人,一直为找不到懂互联网运营的合作伙伴而苦恼。加入“车库咖啡”之后,情况有了转机。“车库咖啡”每周一到周五,都有一个“午间半小时”的交流活动。由服务员主持,邀请首次到来的团队分享经验。景明月回忆:“有一次我们正在聊天,突然过来一位陌生人,然后越聊越带劲儿,最后加入了我们,恰好填补了网络合伙人的空白!”“探险者”团队成员高俊指着大厅的右侧对笔者说:“你看那面招聘墙,上面贴满了招聘信息,我们团队的程序员就是通过它招到的。”一眼望去,800平方米的大厅里,井然有序。“所有人都在谈项目、聊工作,在这样的创业氛围里,没有人懈怠。”景明月说。加入“车库咖啡”以后,“青金会”迅速成长,已经有8名成员。目前,他们的产品已在测试。

一家咖啡厅大概拥有20支常驻创业团队,包括很多企业、媒体和投资人。“我们来这边上班,主要是看中了资源集群的优势。项目交流的效率大大提高,大量创业团队聚在一起,很容易擦出火花。”王伟告诉笔者。

街区运营:大小平台成合力

王子瑜说:“在这里集群创业的成本要远低于自己单打独斗。首先,政府希望改造老图书城的业态布局,给予很多政策上的扶持。其次,很多创业孵化器看中了这边的科技中心地位,特别是人才聚集的优势。第三,在政府和孵化器的双重优惠下,再加上创业者本身能够更加便捷地联络各种资源。三个巴掌就这样拍响了!”

创业孵化器的引进是此次街区改造的主体。街区改造由专门为此成立的海置科创公司按市场化进行运营,致力于聚拢资源,回收、租赁老商户房屋产权,完善街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创业者和创业孵化机构搭建一个开放的平台,使其可以更多地进行交流、沟通和共享。

海置科创公司招商服务部经理李亚坤介绍,“我们为创业服务机构搭建一个平台,创业服务机构再给创业者搭建一个平台”,这样的“大平台+小平台”本质上是一个“老创业者为新创业者服务”的模式。创业街上的创业服务机构负责人多是自主创业发展起来的,现在可以将他们的经验传授给新创业者。根据规划,中关村创业街的两大核心功能是创业投融资和创业展示;五大重点功能是创业交流、创业会客厅、创业媒体、专业孵化和创业培训。

目前创业大街仍处于探索阶段,还有一系列问题需要克服。李亚坤坦言:“一个是业态乱的问题,街区仍有一些宾馆、小吃店没有搬走,给创业街的一体化管理带来挑战。另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创业者待下去、做得好。一些企业规模扩大之后需要更大的办公场所,但街区场所有限难以满足。如何留住发展较好的企业也是街区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