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宏观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7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广东碳交易首个履约期交出优异成绩单——
配额有偿竞买或成碳市场趋势
本报记者 郑 杨

尽管经历了时限推迟的波折,广东碳排放配额有偿竞买模式终于还是有惊无险地交出了企业履约率98.9%的优异成绩。专家表示,配额有偿发放不仅是国际成熟碳交易市场的普遍做法,也符合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精神,代表着中国碳交易市场未来的趋势。长期来看,要更多地依靠市场化,让有偿配额的比例逐年提高

7月15日,广东省启动碳排放交易以来首个履约期“大限”已至。根据相关规定,该省电力、水泥、石化、钢铁四大行业中年排放二氧化碳2万吨或以上的202家控排企业,被首批强制参与碳交易。这些企业必须在7月15日前清缴碳配额,否则将面临严重处罚。

2011年,我国确定在深圳、北京、上海、天津等7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尝试利用市场机制促进低碳发展。广东作为我国7大碳交易试点省市中第一个、也是目前惟一在配额分配环节采取部分配额有偿竞买的试点省,碳市的履约情况备受外界关注。不同于其他试点省份全部免费发放碳排放的配额,广东省要求企业必须先购买3%的有偿配额,然后才能激活97%的免费配额,这无疑使企业的履约压力增大。

最终的履约情况让人较为欣慰。根据广东省发展改革委气候处17日公布的数据,截至15日,在202家控排企业中,有182家完成履约,18家企业因关停淘汰等原因转为报告企业免予履约,仅2家企业没有完成履约,企业履约率达98.9%,配额履约率达到99.97%。

“配额有偿发放是国际成熟碳交易市场的普遍做法,符合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精神。”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总裁靳国良表示,全部配额免费发放不符合以市场化手段促进节能减排的制度设计初衷,难以建立有效的碳市场,真正的市场化就是要体现“多排者付费,减排者获益”的原则,并且通过市场交易来发现配额的真实价格。

但在实际操作中,广东不少企业纷纷表示“有压力”。“的确存在一些企业对有偿拍卖不理解的情况,认为这样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广东省发改委气候处有关负责人称,由于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广东省发改委将履约截止日期从6月20日推迟至7月15日,给之前来不及购买有偿配额的企业最后一次机会。

有人担心广东会因此改变配额有偿发放的做法。对此,靳国良表示不会。“虽然推行部分配额有偿拍卖会遇到一些困难,但不能因噎废食,否则对原来遵守制度的企业而言不公平。现阶段政策的延续性是确保碳市场健康运行的最重要因素。”靳国良说。

如何才能提高企业参与碳交易的积极性?靳国良认为,企业不能简单地把购买有偿配额理解为增加了生产成本,而是要把碳配额当成资本来运作,成为一种资产管理和金融工具,企业就有可能从中获利。

事实上,碳交易启动以来,广东已有部分大型企业专门成立了碳资产运营与管理部门,如广东最大的发电集团——粤电集团由旗下的超康公司统一管理集团下十几家电厂的配额,盘活集团碳资产,实现了经济效益最大化。

据悉,有偿配额作为广东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中的重要创新和亮点之一,得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的肯定,北京、湖北和深圳等碳交易试点地区也开始研究尝试该做法。而在国际上,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欧盟碳交易体系,从建立之初就确立了部分配额有偿拍卖发放的制度,第一期免费配额比例95%,第二期免费配额比例降到了90%,第三期主要采用拍卖方式发放配额。专家认为,部分配额有偿拍卖发放的模式可能代表着中国碳交易市场未来的趋势。

“现阶段政府应强有力地确保有偿配额拍卖制度的存在。”靳国良说,在前期给企业发放较大比例的免费配额,是为了减轻企业的负担,尽快建立碳交易体系。但行政手段只是短期的权宜之计,从长远来看,还是要靠市场化,让有偿配额的比例逐年提高。

专家同时指出,要真正提高有偿配额比例,推动我国碳交易市场走向成熟,政府还需要着手解决一系列问题。比如,如何缓解企业购买有偿配额的现金流压力等。

据悉,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已联合相关金融机构开发了一系列创新的碳金融产品,希望增加碳市场的套利空间,提高投资者参与的积极性。目前该方案正在完善之中,有望于近期推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