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在大江南北的无际原野里,人们纷纷为夏粮颗粒归仓而忙碌。颗粒归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颗粒藏好更不能忽视。
之所以强调颗粒藏好,是因为目前我国粮食储存损耗较高,使原本已到手的粮食,在不经意间被白白丢掉。发达国家粮食产后损失率不足3%,发展中国家平均约5%。数据显示,我国粮食产后损失率高达8%至12%,每年储藏环节损耗粮食500亿斤。
从农业部和国家粮食局公开发布的数据看,我国粮食储藏损耗过大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农户家庭储粮设施过于简陋。在我国粮食主产区,农民储粮主要使用编织袋、麻袋、木柜等,鼠害、虫害、霉变问题突出。二是我国“危仓老库”仓容有1794亿斤,这部分粮库由于年久失修,储存条件较差。三是中小型粮商缺乏固定储备库,或者租库,或者露天加盖苫布储粮,以致损耗率过高。
降低储粮损耗率,办法有不少。给予政策补贴,帮助农户尽快提升储藏水平,是有效的降耗途径。在降低农户储粮损失方面,国内已有成熟技术,新型圆筒仓、钢网仓均可大幅降低损失率。当前种田比较效益偏低,农户投资意愿不高,需要政府加大仓储设施建设投入。实际上,鼓励农户储粮,给予储藏补贴,是国际上通行做法。比如法国,对农户储粮补贴按月增加,从而保障粮食均衡上市。
当前,“危仓老库”改造更是迫在眉睫。一些粮食主产区,部分大粮库缺乏温控、湿控设备,储粮隐患较高。不久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的通知》,提出仓储设施占地面积在6000平方米以上的,且储存粮食、棉花、油料、糖料、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物流企业用地,可享受减税。虽然我国国家粮库储藏损失率一直低于0.2%,但装备水平仍远低于发达国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国家财政应继续加大投入,支持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粮库改造。
近年来兴起的“粮食银行”,也可帮助农户和小粮商减轻储粮压力,避免不必要的储粮损耗。所谓“粮食银行”,是指粮食所有人将粮食暂时免费存放在粮食经营企业手中。储粮户拥有粮食的所有权,经营企业拥有代储期内的使用权。“粮食银行”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存取自由。存期一般为一年,粮食所有权不变,可随时提取存粮或兑现。二是保值增值。粮食所有者存粮后可直接提取现金,也可根据市场价格变化随时结算。市价上涨,就按上涨价格结算;粮价下跌,就按照存入时价格结算。三兑换方便。农民凭“存折”,到粮食经营企业连锁店可兑换所需的商品。“粮食银行”将农户、小粮商、粮库、加工商、物流商和银行紧密整合到一起,减轻了国家仓储压力,降低了储粮损耗率,值得大力推广。
我国粮食连年增产,在高起点上,增产越来越难,减少产后损失意义重大。要颗粒归仓,更要颗粒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