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时 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7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回家吃饭”不止温情
肖尔亚

“回家吃饭”活动在网络上的兴起,反映出伴随着物质财富的增长,城市人群开始对亲情、家庭、健康等进行重新审视。对党员干部而言,“回家吃饭”则有助于拒绝庸俗的“迎来送往”,更好追求清正廉洁

始于去年的“717回家吃饭日”今年有再火一把的势头。由生鲜电商本来生活网发起的这个活动,和“双11”、“618”类似,都是为消费者打造的差异化网购体验,利用“节日”促销吸引顾客。之所以选择7月17日,是取谐音“吃一吃”,7月也被“吃货们”定为“吃月”。

抛开这些宣传,你不得不承认,“回家吃饭”这四个字已经让网友议论纷纷,不管你是功成名就,还是苦苦奋斗,一听到这四个字,都想要停下来,感慨几句。

近日,一位重庆妈妈让网友感动:51岁的刘阿姨从去年底至今,每周一到周五都会做一道菜拍照发到朋友圈,文字不变:“幺儿回来吃哟!”她的女儿每周末才能回家,期间可以从朋友圈里看图“点菜”,周末回家就能吃到。对很多在外打拼的年轻人而言,这种温情已是奢侈。据零点调查公司发布的报告,大城市白领工作压力大、应酬多、节奏快,私人时间被严重压缩,回家吃饭比例偏低。其中,深圳白领在外吃饭比例达到42.4%,北京紧随其后,35.2%的人在外吃饭。报告还显示,九成白领认为在外吃饭经常会担心食品安全问题,而“回家吃饭让精神放松”,“吃自己或亲人做的饭让自己感觉幸福”。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台湾地区的一群主妇曾发起“共同购买运动”,因为妈妈们发现市面上黑心商品泛滥,担心孩子吃了会影响健康,于是聚集起来一起买好东西,寻找品质有保证的生产者,后来发展成为“主妇联盟合作社”,如今有4万多户家庭参与。

当下,人们似乎面临着类似的困境。“回家吃饭”变成对自己和家人健康的捍卫,也是对生活本质的回归:儿时和小伙伴玩耍,只要妈妈叫一声“吃饭了”,小孩儿一定会放下手里的玩具往家跑。在餐桌上,孩子会和父母交流在学校发生的趣事,夫妻可以聊一聊工作上的烦心事,如果爷爷奶奶在,那就更热闹。中国家庭普通的一张饭桌,也是增进家人沟通的幸福场合。

然而,也不是所有人都爱“回家吃饭”。对一些习惯“公款吃喝”的人来说,推杯换盏的酒桌似乎更有吸引力,背后也往往隐藏着权钱交易。中央“八项规定”要求厉行节约,严管“三公”消费,从实处转变作风,但当下仍有一些领导干部认为应酬多就是有面子,一顿饭甚至要转战多个“酒场”才罢休。殊不知,“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许多官员日后的“落马”在今日“吃吃喝喝”中就埋下祸根。对党员干部而言,“回家吃饭”则有助于拒绝庸俗的“迎来送往”,更好追求清正廉洁。

回家吃饭,就是回归生活本来的样子:享受烹饪的乐趣,减少在餐馆中的过度消费;保障家人的健康,同时也增进与亲人的沟通。以在家吃饭的从容,建立简单真切的人际关系。可见,回家吃饭,体会的不止是温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