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公司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7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车株机公司——
服务+制造:齐步“走出去”
本报记者 齐 慧

从1997年我国电力机车整车的首次出口,到今年拿下中国单笔出口海外最大的轨道交通订单——超过20亿美元的南非电力机车大单及首次实现动车组出口欧洲,中国南车株机公司已经成为我国轨交行业“走出去”的先锋。

“产品走到哪里,服务就走到哪里,我们要为客户提供全寿命周期的维保服务,要成为全面的轨道交通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国南车株机公司董事长周清和告诉记者。随着订单的获得,他们开始将车辆的维护保养服务推向世界。 

企业由“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型的好处是什么?专家表示,在当今制造业企业的各类成本都在上升时,提升竞争力的方法之一就是向“微笑曲线”两端要效益。所谓“微笑曲线”是指在产业链中,研发、生产、流通诸环节的附加值曲线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形态。在“微笑曲线”中,中间是加工生产,一端是研发、设计,另一端就是销售、服务。

“我国轨道交通整体水平已领先世界,在此基础上,我们创新服务模式,根据客户需求推出了维保服务的4S店概念。”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傅成骏说。

2011年8月,中国首个城际动车组“4S店”——南车吉隆坡维保有限公司(CKM)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宣告诞生,专注于列车的维护保养。“客户的需求就是市场订单!当时没有现成模式可套用,我们通过多方调研、咨询,反复和业主交流沟通才逐步得以实施。”周清和表示。

为确保公司第一个海外4S店成功运营,南车吉隆坡维保公司结合业主和维保业务的实际需要,调研并梳理了工作流程,确立了柔性的维保模式、人力资源保障模式、绩效评价机制、安全管理模式和跨区域协同办公机制,系统编制了包括生产、质量、安全、内部运营管理在内的一系列制度及流程文件,逐步规范和完善了运营管理体系。

南车株机总包项目维保部部长李杰说,“4S店”一方面能有效发挥中国南车株机公司作为车辆研制商的技术优势,另一方面能为客户提供车辆配件和周到及时的维修保养服务。这样不仅能确保车辆以最好状态运营,而且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所有车辆的使用寿命。

种种措施的实施,让南车吉隆坡维保有限公司高效运转,及时响应业主需求,目前该公司已为38列动车组项目提供了近900多天的全天候维保作业,列车总运营里程近1000万公里,得到了客户的高度信赖。

“因为4S店的维保成功,马来西亚又与我们签订了3个大单,如今在马来西亚的轨道交通市场上,南车株机的份额已占85%以上。”李杰介绍说。一些东南亚国家铁路公司多次到南车吉隆坡维保有限公司考察,并希望加强合作,为南车株机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这种模式的成功,犹如“蝴蝶效应”向四周扩散,该模式在南非、土耳其、马其顿和国内项目都得到成功运用。2012年5月,中国南车株机公司率先在国内昆明开设轨道交通车辆“4S店”。2013年4月,中国南车土耳其公司在安卡拉奠基,中国由此实现了向欧洲输出产品到输出“产品+服务”的华丽升级。其他各个地方的维保基地也先后建立并运营。

中国南车株机公司的轨道车辆维保业务得到了广泛推广,已在宁波地铁1号线、昆明地铁一期工程、广州海珠线超级电容100%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项目、新加坡工程车、香港工程车等多个项目同时开展,涵盖地铁、电力机车、地铁工程维护、现代有轨电车等多个领域。

在设备和服务双重优势下,中国南车株机公司研制的轨道交通产品先后进入南非、土耳其、印度、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订单总金额超过300亿元。企业销售收入也从2008年的50亿元跃升至2013年的200多亿元。

现在,获取订单、提供维保服务、建立海外生产基地并对已有市场“深耕”,这样的路径已然成为中国南车株机公司“走出去”的法宝。这也标志着中国南车株机公司正引领我国高端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模式由单一的输出产品向“制造+服务+技术+投资”的转型升级。此外,周清和还表示,未来企业的发展路径,正朝着总包、煤机、超级电容等新产业发展。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