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7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智慧产业促转型
本报记者 金 晶 王 晋
7月9日,宁夏网虫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员工在忙碌地工作。
本报记者 熊 丽摄

“昨天我们加了一天班,又推出了一个创新,挺有意思,来试试看!”7月6日,记者在银川iBi育成中心见到了西北明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赖广蒙。说起创新,这位42岁的汉子非常兴奋。

他拿起手机,轻轻一摇,他们研发的物流APP页面就打开了。再摇一下,发布订单的应用界面也自动打开。他一边演示一边介绍,“我们是做物流信息化的,很多客户是大货车司机,他们可能不会复杂的操作,用这个软件可以轻松选择起点终点、车辆类型和货物重量等。你看,这里还有竞价功能。”

“应需而变,自主创新”是这家公司的追求。目前,该公司在西北物流软件市场占有率第一,现有客户10万户,其中物流公司1000多家。

对iBi育成中心,赖广蒙充满感情。“当年,园区主动上门对接,为入园提供服务。那时,我们还挤在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小屋里。这里的创业氛围非常浓厚,我祖籍广东、长在内蒙古,现在‘赖’在宁夏不走了。”

何为iBi?这是由信息技术、生物科技、知识产权转化3个词的英文首字母组合而成,融三者为一体。这家智慧生态园区去年9月开园,快速崛起。截至今年上半年,引入企业250多家,业务涵盖电子商务、云计算、物联网、影视动漫、干细胞研发、知识产权转化等领域,以新的产业模式引领转型。

“不到一年,园区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既在意料之中,又出乎意料。”银川市常务副市长、银川(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王久彬说,目前,iBi育成中心从业人员达到3500人,主营业务收入16亿元。其中,网络交易额1174亿元,仅半年时间就实现了原定5年实现网络交易额过千亿元的目标。

在这里,还有许多着力创新的企业。“我的梦想是给宁夏安装一个大脑,”38岁的麦杰是宁夏网虫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告诉记者,他们公司成立于2007年,职工平均年龄不到27岁,目前有宁夏最大的门户网站,当地用户100多万,已成功登陆“新三板”。

业态融合不仅带来创新思维,而且带来产业聚集“裂变式”增长。开园以来,园区各项经营指标呈几何级增长之势。企业利润总额达到1.54亿元,上缴税收6383万元,取得自有知识产权225项。6月18日,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大会上,iBi育成中心把“最具推动力服务平台奖、领军人物奖”等6项大奖收入囊中,成为聚才引凤的“梦工厂”。

“丝绸之路是发展之路,更是友谊之路,也是创新之路。”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银川市委书记徐广国说,“银川市要抢抓‘一路一带’建设等重大机遇,扩大开放,加快发展。通过发展占地少、资源和能源消耗小的轻资产业态,实现‘调高、调新、调轻’的目标,加快银川转型升级步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