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新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4年7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谋跨越——
多彩贵州 生态成金
本报记者 王新伟 吴秉泽

仲夏的黔中大地,绿满高原。多彩贵州,让人沉醉。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贵州的优势所在。近年来,贵州森林覆盖率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去年达48%;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纳入监测的13个城市,12个达国家二级标准,增加6个;单位能耗持续下降。

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跨越发展的潜力所在。近两年,贵州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位居全国前列。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5%,拔得全国头筹。

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表示,“同步小康,我们加快发展的任务艰巨,但再难也绝不能牺牲环境图一时之快。我们将坚定不移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坚持融经济发展于生态建设中,走转型发展、集聚发展、和谐发展的绿色增长之路。”

追求质量和效益,既要青山绿水,又要金山银水

在大力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的今天,贵州能否守好生态,不少人心存疑虑。

贵州用实际行动化解疑虑。贵阳曾经位登“全球十大污染城市”和“全国三个酸雨污染最严重城市”榜单,如今却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爽爽的”中国避暑之都。

贵阳的绿色转身源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实践,并由此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与生态质量明显改善的双赢。

“1吨磷矿石原矿只能卖300多元,加工成黄磷可以卖1300元,加工成农药级磷酸盐可以卖2800元,加工成电子级磷化工产品则能卖到1万元以上。”贵州路发实业公司此前“靠矿吃矿”,每年卖原矿产值2亿多元,后来投资3亿元上了磷化工装置,投产第一年就实现产值13亿元。目前,贵阳要求新上项目中磷矿资源就地转化率必须达到100%。

既要青山绿水,又要金山银水,不仅是贵阳,也是整个贵州的选择。

围绕煤、磷、铝等优势资源的开发,贵州坚持煤电铝、煤电磷、煤电钢、煤电化“一体化发展”,带动资源深加工,促进转型升级。贵州瓮福集团自主研发选矿技术,实现了废水循环的“南水北调”与整个矿、肥系统的“零排放”,厂区变“黑”为“绿”,依托该公司打造的煤电磷一体化资源深加工千亿元级产业园区,目前已具雏形。

地处良好的高原生态,贵州还重点打造了烟、酒、茶、多彩贵州旅游、中药材产业等“五张名片”,使特色产业更特、优势产业更优。

发展的贵州,投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不可替代。近年来,贵州的引资力度前所未有,但并没有“饥不择食”,而是有选择的“招商选资”。如今,高性能铝合金及其制造工艺等新产品、新技术,都烙上了“贵州创造”的印记;中国电信、联通、移动的数据中心,中关村科技园等一批高精尖项目相继落户贵州。与此相对应的,则是仅贵阳市每年否决的“两高一资”项目,投资总额就超过300亿元。

从分散到集中,从单一到聚合,园区成集约发展平台

山多地少,是贵州在发展中面临的一大主要矛盾,无论是工业发展,还是城镇布局,都受到较大局限。

面对用地困境,贵州瞄准了荒山和荒坡,鼓励工业项目和园区建设向山、向低丘缓坡要地,打造“工业梯田”,同时紧守耕地红线。

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就有一个独特的“工业梯田”。“这样不仅减少了投资,节约了土地,我们还依靠地形地势,实施了一批循环经济项目。”大方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吴永龙对“工业梯田”的好处,深有体会。

围绕科学布局生产空间,贵州还积极探索“产城一体化”发展模式,以“园”兴城,以“城”促“园”,统筹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坚持以交通干线和风景名胜区、资源开发区、产业园区为带动,突出民族、地域特色,提升产业支撑度,加快构建梯次分明、结构合理、点轴相连、优势互补的城镇体系。

“穿过一个隧道,跨过一座桥梁,就能见到一座秀美村庄、一片特色城区。”贵州省省长陈敏尔如此描述该省未来的城镇化之路。

实现集约发展,既要打通主动脉,也需激活微循环。近年来,贵州加快现代交通体系建设,通过“高速公路三年大会战”、“一干十三支”现代航空网络等工程的实施,着力突破万重关山,高速公路里程不断增加,交通日益便捷,人流、物流、资金流等发展要素不断汇集。

去年以来,贵州重点打造“5个100工程”,即100个产业园区、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100个示范小城镇、100个城市综合体、100个旅游景区,整合资源,延长产业链,形成集聚集约发展的合力。

“四化”同步统筹推进,建设秀美家园

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的实施,加快了贵州跨越发展的步伐。去年,该省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31.92亿元,带动地区生产突破8000亿元,工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尽管还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但贵州已经瞄准了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贵州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重点支持特色产品发展,从基地建设、加工转化、专业合作、标准生产,给予全方位扶持。去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34元,166万人实现脱贫。

打造旅游奇兵。近年来,贵州各级财政加大对旅游交通、接待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公园省”的神奇与“文化千岛”的斑斓共融发展,旅游业迎来井喷式发展。去年,该省旅游实现总收入2370.65亿元,同比增长27.4%。“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成为享誉国内外的符号。

建设秀美家园。贵州按照水利建设、生态建设和石漠化治理三位一体的模式,在78个石漠化治理县(市)重点实施林草植被保护建设、草地建设和草食禽畜牧业发展、基本农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异地扶贫搬迁和劳务输出等5大工程,既保护了生态,又促进了群众增收。据了解,该省到“十二五”末将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1.6万平方公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