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古再勒村一角。 冯小凡摄
夕阳西下,宁静的古再勒村炊烟袅袅,抓饭飘香。余晖洒在葡萄树上,星星点点,泛着亮光。远处,一排挺拔的杨树比肩而立,风吹枝叶,飒飒作响。
古再勒村位于新疆沙雅县红旗镇,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经过20多年的努力,现在这里葡萄树成林,苍绿蔽荫。
“原来风沙特别大,就算关紧门窗,一天下来,屋子里还是一层沙。”村党支部书记买合木提·热合曼说,“风大的时候,沙子能把房子埋半截。”
20年前,由于长年遭风沙侵袭,作物产量很低,时有村民外迁。但一位名叫艾合买提·努尔的小伙子心有不甘,决心“治住沙子”。“我在古再勒出生、长大。逃避不是办法,一定要把风沙挡回去。”
1983年初中毕业后,艾合买提·努尔一边务农一边琢磨如何“治住沙子”。“治沙要种树,种树得买苗,那时家家困难,没有余钱,难得很哪。”他回忆道,“当年没有现在这么多补贴政策,得自己想法子。”
听说裁缝赚钱多,艾合买提·努尔马上就学这个行当。转年,他的裁缝店开张了。从1988年到1989年,艾合买提·努尔拼命工作,常常一天只睡3个小时,两年成了万元户。
有了积蓄,艾合买提·努尔开始赶着驴车,从离村子20公里远的地方拉回骆驼刺,沿村外沙漠边缘种了1.5公里,接着又种了500米杨树林。他的努力很快见效,风沙渐渐小了,但同时,支出越来越大。经过考察,他决定种葡萄,“以林养林”。
艾合买提·努尔先后种下70亩葡萄,1993年收入达3.5万元。秋天收获时,五六十个老乡过来帮忙。大伙都不要钱,有人说,那就给分点葡萄苗吧。“如果人人都种,风沙肯定更小了。”村民的想法与艾合买提·努尔不谋而合。
从此,守护村子的葡萄树越来越多,风沙不再频频肆虐,古再勒村揭掉了那层“黄色面纱”,艾合买提·努尔的理想实现了。此后,古再勒村一直没松劲,最近几年每年都种150亩到200亩杨树,现在葡萄林达到450亩。
呵护着小村庄的葡萄树还成为“摇钱树”。古再勒村种植的是品质优良的木纳格葡萄,基本不用农药。“内地市场抢着要。”村支书买合木提·热合曼说,去年全村葡萄产量超过400吨,大部分销往云南昆明。
风沙小了,建大棚成为可能。“以前风大,棚子扛不住。”村民加马力·努尔告诉记者,“今年就能把大棚建起来,树上葡萄要赚钱,树下蔬菜也要赚钱。”
链 接
新疆沙雅县红旗镇古再勒村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长年遭受风沙侵袭。上世纪80年代末期,村里种植70亩葡萄防风治沙。除葡萄,该村还种植核桃、红枣等林果,以及小麦、玉米和棉花等农作物。全村399户、1757人,4140亩地,去年人均纯收入603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