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及刚刚闭幕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将全社会的关注焦点集中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6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就大家关心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解读。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将重点抓好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继续教育沟通,学生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打通职业教育学生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搭建人人皆可成才的“立交桥”。
打通职教生上升通道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在老百姓心目中总有“低人一等”的感觉。究其原因,在于以往的职业教育缺乏必要的上升通道:接受了职业教育,就意味着只能拿到中职或高职学历。
现在,封闭的“天花板”即将打破。鲁昕表示,教育部正在抓紧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打通职业教育学生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把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落实到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过程、课程教材创新过程、实习实训过程、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培养过程。
同时,一批本科高校也将转型发展。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表示,将逐步推动部分现有本科高校更多地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同时,鼓励新设高等学校转型为应用技术类学校。“转型的根本目的是,使高等教育培养的学生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葛道凯说。
激发企业办学活力
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形成多元化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将为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拓展更大空间。鲁昕认为,建立多元化办学格局,首先要多元主体办学,行业企业、社会团体、科研机构等都可以办职业教育;其次要多种形式办学,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探索公办和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相互委托管理和购买服务的机制;第三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包括政府资金、企业资金、社会捐赠,以及民间资本等兴办职业教育。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王凤玲介绍说,近10余年来,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数量在减少。一些地方也存在着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两张皮”现象,校企合作也存在“一头热、一头冷”问题。职业教育要促进企业参与,既需要外部社会环境支持,也需要激发企业内在动力。
实现资金持续投入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十二五”以来,中央财政每年投入约150亿元,实施示范性职业院校、实训基地、中职基础能力等重大项目。
财政部教科文司副司长刘新安表示,从2006年到2012年,公共财政在职业教育上的拨款年均增长28.3%,其中中央财政投入的增幅更高,年均达到50%以上。今年,中央财政安排的职业教育补助经费高于中央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平均增幅,“应该说职业教育在财政预算中的战略地位在财政预算安排中得到比较好的体现。”
在积极投入资金的同时,我国还与国外的职业教育机构开展积极的交流与合作。葛道凯表示,未来将逐步规范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职业教育标准的研究制定,参与国际上相关课程、相关专业的研究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