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10日下午举办的“技术创新与食品安全”分论坛上,从把握安全与创新的产业时代,到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食品安全创新,与会专家学者聚焦保障舌尖上安全的技术创新。
“通过在全国打造肉菜流通追溯体系,从而实现食品来源可以追,去向可以查,责任可以追究。”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司长常晓村说,近年来,国内共有4批、50个城市开展了相关项目建设,基本覆盖了直辖市、省会城市,目前第四批已启动了招标项目。
据了解,通过已建成的追溯体系,目前全国3万多吨、300多种产品可追溯,覆盖了200多家屠宰场、100余家大型批发市场、3000多家菜市场。
“创新食品安全追溯技术,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副主任罗秋科认为,建设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企业是实施主体,政府要引导。“一般的加工产品都有商品条码,借此可锁定产品品类,再加上产品包装上的消费单元批次号,就可以实现可追溯,并不需要太大成本。为了实现更有效的追溯,还可以采用二维码和射频技术。”
家乐福中国区质量与食品安全总监柏韦亚说,为了保障产品可追溯,家乐福在中国率先实行了农超对接,直接从国内56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采集产品,从而保证整个产品供应链安全;同时,通过供应商审核和产品检测,实现有效的监控管理。
如何加强食品安全的科学基础,助力食品工业健康转型?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说,核心是通过品牌理念、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实现安全绿色的发展方式转变。
“中国的食品工业已经成为扩大内需的主体,成为全球食品工业当中最具活力的板块。”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表示,中国食品安全仍存在源头污染、食源性疾病、信任危机3大短板。
“技术创新需要天天要把握。”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刘秀梅说,食品安全技术创新要通过不断学习最新科学理念,与国际接轨。同时,研究人员更要了解掌握国内食品生产行业的发展状况,做到“双向”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