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的本质是处理好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过去讲管理,现在讲治理,区别在于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具体到食品安全治理,就是要在如何保障食品安全这一问题上,改变过去只由政府包打天下的格局,重构监管部门、企业和消费者等主体的权责关系。”6月10日下午,随着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副教授胡颖廉一段充满思辨的讲解,第六届食品安全论坛之一的“创新思路,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分论坛拉开帷幕。
“现代食品安全管理,从技术的角度讲就是风险管理。”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监管三司司长于军看来,统筹部署食品安全监管抽检和风险检测工作是创新监管方式的重要举措。“当前,我们要把关口前移,监管工作转向预防为主,做到防患于未然。”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司长苏志介绍,目前我国食品污染物及食品中有害因素的监测点已覆盖了2100多个县级行政单位,对30类近600多种食品进行了系统监测,获得数据500多万个,为全面掌握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提升安全监管的科学水平提供了重要依据,特别是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进一步制定完善食品安全标准提供了基础数据。“面对不断增多的食品安全风险,我们还需要完善风险评估制度,加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和评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的作用,为食品安全监管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作为责任主体的企业如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也成为与会嘉宾讨论的热点。“保障食品安全,要有科学的方法。”中粮集团副总裁万早田认为,当前惟有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且不断完善和提升这个体系、时时与国际先进企业对标,才能真正提升企业对食品安全的管控能力。
“消费者也要勇于拿起维权的武器,通过电话、网络、走访、信件等4大渠道,向我们投诉举报假冒伪劣。”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投诉举报中心主任刘沛认为,激发全社会的潜能与活力,让监管真正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