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控需减荷”,控制对水资源过分施加压力
● 要在有潜力的地方合理开源,开源要在节水的前提下进行
● 政府投资更多起引导作用,社会资本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
5月21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对加快推进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进行部署。水利部教授级高工汪安南透露,纳入规划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已有40项属于在建工程,132项正在开展前期论证工作。
谈到会议对水利工作的部署,汪安南认为,解决我国复杂的水问题,需要先进的治水理念和科技支撑,需要健全完善的制度保障,也需要坚实的水利工程基础。其中,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是水利基础设施体系的重点和关键。
具体来看,这批水利工程建设重点涉及节水、调水、江河治理等方面。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李原园分析,破解目前面临的水危机,需要坚持节水优先,大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由于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一些地方的水资源衰减严重,衰减率甚至达到10%至20%以上,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吃水用水构成了威胁。”
坚持节水优先的思路,需要“控需减荷”。李原园认为,要控制对水需求过度和不合理增长,控制人类对生态环境和水资源过分施加压力,要建立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产业布局、产业结构,做到有退有进。同时,要提高水的循环利用水平,加大雨水积蓄利用、中水利用、污水处理再利用等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力度。
加强引调水和水源工程建设,意味着要在有潜力的地方合理开源。李原园说,开源需要在保护生态和节水的前提下合理进行,才能更好保证我国的供水安全。
在推进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其中建设资金短缺是无法回避的一项。因此,要建立政府和市场有机结合的机制,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工程建设和管理。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政府投资将更多起“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社会资本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
汪安南表示,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周期长、回报率低,肯定需要政府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必须发挥好政府投资的效益。“首先要系统规划,统筹自然生态各要素,发挥规划是最大生产力的作用。其次要科学论证,对重大工程的技术方案要从节水、供水、生态、环境、经济、技术等多方面进行充分比选论证,使工程的效益充分发挥。同时要规范管理,对重大工程建设要严格执行国家现行的基本建设程序,严格问责。”
然而,从现实的情况来看,仅有政府的投入并不能满足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因此还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社会投资主体,以合资、独资、特许经营等方式投入水利工程建设。
汪安南认为,让社会资本参与到工程建设中来,一方面对社会资本要把门打开,另一方面要出台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考虑到水利工程的公益性特点,应制定政策明确投资补助、财政贴息、金融支持、价格机制等内容,吸引民间资本在更广范围、更大程度上参与水利建设。就工程管理来说,可以逐步推行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推行水利工程物业化管理。”
“在促进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中,政府不能缺位,要管严、管好。特别要对工程质量、运行安全和服务水平进行有效的监管。”汪安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