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5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兴亮:
圆梦产学研
本报记者 苏 琳

黄兴亮的创业路从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开始。

2010年,他申请到3万元的教育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基金”。当年12月,黄兴亮研发了自己的第一个产品,并获得国家专利授权。2011年8月,黄兴亮为浙江一家电镀厂设计了电镀刀具的退镀废水回收利用工艺,赚了7万元。

初次尝到甜头,黄兴亮萌生了想法,“一定要将自己的技术工业化,给人们带来价廉物美的塑料制品”。

黄兴亮说自己是幸运的,赶上了教育部首次设立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他联系了5个有创业梦想的伙伴,组建自己的创业团队,成为重庆市唯一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0万元创业实践项目资助的团队。

2012年11月,黄兴亮成立了重庆莘然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很快拥有5项国家发明专利,并研发出一系列牌号的无毒环保型PVC稳定剂,获得2012年的重庆创业大奖。

技术很好,但实现产业化,最让黄兴亮发愁的还是如何搞到启动资金。除了10万的创业资金,黄兴亮还获得了“泛海扬帆”创业大赛2万元奖金,人社系统15万元的免息贷款,市工商局扶持微企发展的财政补贴2.5万元,市就业局牵头开展的“泛海扬帆重庆大学生创业行动”补贴5万元……

同时,在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黄兴亮的团队享受到各种社保补贴、税费减免等创业优惠政策。黄兴亮说,“国家和学校提供的创业政策,帮助我们迈开了创业的第一步”。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黎勇说,“目前,重庆各高校普遍开设有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成立了微型企业创业指导站。我们还鼓励社会单位创建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办微企可优先入驻孵化园,并享受减免租金、创业培训等优惠,全市已有9个市级创业孵化基地。2010年以来,重庆市大学生创办微型企业1.41万家,累计带动9.8万人就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