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5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疆哈密:给企业上节水“紧箍咒”
本报记者 乔文汇

哈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仅为34毫米,蒸发量却高达3300毫米。水成为经济发展最大的约束,如何发展“节水经济”,成为哈密的首要课题。在农业用水方面,哈密定额管理、智能灌溉,在工业用水上,探索在线实时监控、循环综合利用

新疆哈密地区严重干旱。前几天,一场不期而至的绵绵细雨让当地群众兴奋不已。市民王芳对记者说:“我们就希望下点雨。”

哈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仅为34毫米,蒸发量却高达3300毫米。对这个蕴藏着丰富的煤炭、铁矿、铜镍等资源的地区而言,水成为经济发展最大的约束。但与此同时,粗放的生产方式又在大量浪费水。哈密市大泉湾乡种植户滕维新告诉记者:“以前浇水很少算细账,每亩地至少也要800立方米水。”近年来,随着水荒频频报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发展“节水经济”成了哈密发展的首要课题。

在农业用水方面,严峻的水资源压力逼出了哈密的定额管理、智能灌溉。

滕维新承包了1000多亩地,去年春季,水利部门根据农作物及土壤情况,为其每亩配水500立方米,由此1亩地节水300立方米,1000亩就省下30万立方米。“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他举着一张IC卡对记者说,“虽然水量减下来,但产量并没有减,现在用多少水有数得很。”

“我们为每眼水井配制了一张水卡,农户如果超过用水额度,就要多支付水费。”在二堡镇,水利所副所长李佳向记者演示了智能灌溉系统操作过程。他说,“这套系统还能够根据土壤墒情,精准确定灌溉量。”

受制于水资源匮乏,哈密地区坚决不发展高耗水作物,普及了滴灌,严禁开荒,严控机电井数量,要打1眼新井,必须先封1到2口旧井。对哈密瓜、葡萄等作物制订用水标准,根据不同作物的用水定额、不同的土壤条件、耕种面积,核定用户用水量。

为了将有限的地表水资源利用起来,哈密市还探索将扶贫与节水相结合,“挤”出来大量水资源。阿孜古丽一家原来住在山区,在坡地上种点麦子,一年收入不过万元,与300多户乡亲一起迁到平原区的二堡镇后,种大棚蔬菜还搞养殖,年收入达到5万元。这300多户老乡搬离大山后,他们原来居住地相对丰富的地表水源得以集中高效利用,一年省出农业用水400多万立方米。

农业用水量大,节水潜力也大。哈密地区水政水资源管理中心主任周立功表示,“要把水资源引向综合效益高的产业,目前地区农业用水比例为80%,但只产生了12%的生产总值。我们力争到2015年将农业用水比例降至75%。”

在工业用水上,哈密探索在线实时监控、循环综合利用。

在神华国能哈密煤电有限公司,看不到电厂常见的冷却塔,取而代之的是36个巨大的风扇。“这是空冷机组,比降温设备节水75%。”公司运行部负责人曹昆告诉记者。记者在这里还看到,厂区的含煤废水、除尘水和生活用水经过处理,实现了多次利用。

哈密地区水利局局长田亚东说,最近几年,哈密坚持低耗水项目优先,实施建设水资源论证制度,严禁高耗水项目落户,工业水资源基本实现循环综合利用。

“我们为企业上了节水‘紧箍咒’,按照产品定额配置企业用水总量,按照发展规模调配产品定额水量,并设置了工业用水监测点,对水资源使用情况实时监控。”哈密地区水政水资源管理中心主任周立功告诉记者,目前全地区规模以上和重点工业企业定额管理达到100%。

着眼未来发展,哈密计划引导新建、改扩建工业企业采用先进的节水设备、节水工艺,确保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5%以上,发电行业达到95%以上;对虽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但单立方米水比较效益低的工业项目禁止进入;淘汰规模小、工艺技术落后、高耗水的工业企业,进一步提高用水效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