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5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学校走出更多“老板” ③
拓宽大学生创业之门
——合肥市高校毕业生创业调查
“80后”小伙子杨敏出生于武术之家,一直想办一家专业武术馆。2011年,合肥市包河区包公街道创业服务所工作人员了解到杨敏的创业想法后,积极联系他参加创业培训,并为杨敏申请办理了“非正规就业组织”,免除工商登记费,并享受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
2013年,杨敏创办的“慧博健身俱乐部”正式开业,目前已拥有学员300多人,带动就业32人。图为杨敏(中)正在给学

本报记者 韩秉志 白海星

图说

背靠导师团 借力项目库

开学伊始,安徽农业大学2011级农学专业的小张同学就忙碌起来:学习专业知识,了解“三农”政策……两年前,他顺利通过学校组织的考核面试,成为第一批“青年农场主”培训计划学员。如今小张即将开始“农场主”的创业历程。

小张的创业选择,建立在两年来的创业培训实践的基础上。

如何创?创什么?这不仅是选择创业大学生思考的问题,也是合肥市人社部门一直在思索的。

为了加强大学生创业指导,合肥市成立了创业服务专家志愿团,专家成员由政府部门、企业精英、创业成功人士等人员组成,免费为创业者提供帮扶服务。目前,创业专家志愿团成员已由最初的45名发展到112名,通过成立“创业导师团”,采取一对一帮扶、面对面交流等多种形式,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指导和服务。

今年3月,大学生村官曹铮创办了肥东县雏鹰农业有限公司,从事苗木生产。尽管是农业院校出身,熟悉苗木栽培技术,但是曹铮的企业遇到了资金瓶颈。合肥团市委请来合肥市从事苗木生产的青年企业家作为创业导师,与曹铮等人进行座谈,进行技术和资金的对接,终于解决了问题。

培训是创新的基础,更是提高创业质量的根本。据统计,2013年,合肥市对大学毕业生开展创业培训3.6万人,这意味着在合肥的近15万名高校毕业生中,近四分之一接受过创业培训。

创业意识培训、创办企业培训、创业模拟实训、创业基地实训、改善企业培训……合肥全面实施“五位一体”创业培训模式的结果正在显现:目前,合肥市已经扶持近300名高校毕业生申请贴息贷款3020万元,扶持360名高校毕业生成功创业,带动就业1700人。

4月,在这个大学生求职的冲刺时期,一场名为“创青春”的大学生创业大赛决赛在合肥学院如期进行。赛场上,学生们向评委们展示了各自开办的公司的运营情况和公益类项目的创业构想:多乐车行、阿Q外卖……这群经过创业培训的大学生们奇思妙想的“金点子”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

合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司负责人透露,合肥市每年举办创业项目征集大赛,广泛向社会征集适合大学生创业的项目,建立创业项目库,提供项目咨询服务。目前已收集整理适合大学生创业的项目3000余个,接受咨询近万人次。

搭建服务网 注册“零首付”

创业培训只是第一步,大学生们需要更多的创业舞台去检验自己的培训成果。于是在合肥市的112个各类创业孵化基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此聚集。由于合肥市所有孵化基地均向高校毕业生开放,这让高校毕业生创业初期的条件制约得到有效缓解。

今年初,创业者张雪艳拿到了“非正规企业组织证书”,这意味着她的百帮潘缇时装厂有了落脚点。在3年孵化期内,她能享受到从场地到水电,从小额贷款到创业指导的一系列优惠政策。

提供低价格的厂房,帮企业打理外部关系,帮忙提供创业贷款……王珑每天脑子里想的全是孵化企业的事。但这还不是全部,作为庐阳区百帮创业服务中心主任,王珑的办公桌上摆放着近2000份创业意愿者提交的创业申请报告。每一份报告,都代表着一份年轻的希望。

离开王珑的办公室,记者随意走进一家孵化企业。一进门,就看到墙上挂着密密麻麻的一排订货合同书,地上则摆满了奖状、笔记本封面等客户订制的印刷品。该车间的负责人王颖是一个看上去尚显稚嫩的“90后”女孩。2011年,从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后,她决定开一家从事办公用品加工销售的印刷企业。家人的东拼西凑,加上政府给她20万元无息贷款,成了公司成立的最初资本。经过一年的摸爬滚打,百灵印业年营业额已达近150万元,带动近30人就业。

合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王世保对记者说,“引导民营资本等各类经济实体投资兴建创业孵化基地,为广大青年创业者提供更多的创业场地,是我们2014年的一项重点工作”。

“孵化园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结果。最终目的是培养创业意识。”合肥市包河区就业和百帮创业服务中心创业就业科工作人员郑生群说,“我们鼓励更多人自主创业,但在跟进项目前也要深入研究,不能盲目,要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最佳创业模式。”

不仅如此,合肥市还把创业孵化基地层层推进到县、乡甚至是街道、示范社区,让有创业意愿的居民不出家门就能进行创业培训。“创业街”、“创业社区”的观念,逐渐在人们的脑海中扎根。

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合肥市各县、区(开发区)都已成立了创业服务中心,各街道(乡镇)均成立了创业服务所,各社区成立了创业服务站,全市已基本形成了市、区、街、居4级创业服务网络平台,切实为高校毕业生等各类创业群体做好服务。

为了拓宽大学生的创业门路,2013年,合肥市出台政策,允许大学生等各类创业者进入法律法规没有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允许毕业2年内的大学生“零首付”注册50万元以下的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合肥市工商部门已办理大学生“零首付”注册企业1468户。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