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推迟债券发行情况在近期市场密集出现。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截至4月15日,已有52家企业推迟债券发行计划,其中在3月4日“11超日债”违约之前有15家,违约之后则有37家。
“这些债券发行推迟主要受到大环境影响。”民生银行金融市场部首席分析师李志强说。
票面利率上浮
从数量看,今年一季度,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约13只,仅是去年同期50只的26%;上市公司发行中票约10只,不足去年同期21只的一半。从规模上看,一季度公司债规模约为170亿元,而去年同期规模约790亿元,是今年的4倍多;中票总计发行约82亿元,与去年同期约122亿元的规模相比,也明显减少。
李志强分析认为,今年来,各类信用风险事件频发,如中诚信托事件、超日债违约等,都使得市场对于信用债风险的评估更加谨慎。如遂宁川中经济技术开发公司就在公告中明确表示,由于超日债无法支付利息,引发债券市场严重动荡,因此决定将10亿元企业债的发行计划延后。
但超日债带来的更多是市场心理因素的影响,发债成本的上升才是引发企业密集推迟发行计划的根本原因。从一季度债券发行情况来看,各类债券的票面利率同比均出现了明显上升。去年一季度发行的公司债票面利率是4.47%至9.00%,但今年同期的利率则在5.89%到8.50%之间;短融的票面利率上行了1到2个百分点,今年约在4.73%至8.3%区间,去年同期是3.6%至6.2%之间;中票的票面利率在5.50%到8.80%之间,去年同期在4.98%到6.40%之间。
根据发行主体的不同,民营企业和公众企业的发债成本还要高于央企及地方国企,发行主体评级较低的发债利率也较高,这使得不少发行人“打起退堂鼓”。
主体评级偏低
换个角度看,市场配置动力的不足,更导致一些企业想发债却发不出来。
市场人士透露,目前市场对于新债的热情并不高。“特别是对于产能过剩行业的债券,以及低评级的债券,目前市场都非常谨慎。”李志强表示。事实上,在推迟发债的主体中,不少属于产能过剩行业,如安阳钢铁、西宁特钢、泰州口岸船舶等。而从评级来看,推迟发债的主体评级大部分都是中低评级的,其中主体评级为3A的仅有两家,剩下的全是AA级及以下。
此外,这些低评级、高风险债券流动性的不确定更使得配置机构避而远之。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近期发布通知,对部分潜在高风险回购质押券采取下调折扣系数取值的风控措施。对于质押库内主体评级为AA、且评级展望为负面的信用债券,在现行折扣系数取值的基础上,再下调折扣系数取值50%。
招商证券债券分析员孙彬彬解释说,折扣系数调整后,原来能够八折质押的债券,现在可能低至六折,这就使得债券流动性大打折扣。
随着评级公司进入跟踪评级的密集发布期,后期信用事件增多的可能性也较大。民族证券分析师贾国文认为,近期信用债风险有集中爆发风险,主体评级遭下调的企业数量可能增加,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低评级信用债难有表现。这意味着配置机构会继续进行策略调整,企业推迟发债的过程可能并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