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农卡合作商户”、“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定点服务站”……在山东省泰安肥城市汶阳镇汪城宫村村民汪强的自家超市门口,挂了这样几块不同的牌子。
每一块牌子就是一张“名片”,汪强介绍起这些“名片”的来历:“‘惠农卡合作商户’是2009年肥城农行刚实行‘惠民服务下乡工程’时挂上的,‘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是人民银行挂的……”
超市里装有一部农行的转账电话。“去年一年,我这里共办理银行业务486笔,金额19万余元,其中新农保、新农合等交易202笔、金额4万余元。”汪强介绍说,除了他这里之外,村里的卫生室也安装了农行转账电话。
据汪城宫村村支书汪西圣介绍,全村有600多户村民,过去因为没有银行网点,平时办理银行业务都要到20多里外的镇上,来回要一个多小时,费时、费钱、费力。同样,像汪城宫村这样的村子在当地还有很多,像城里人一样方便快捷办理银行业务成了农民的期盼。
针对这一问题,2009年农行肥城市支行开始在当地实施“惠民服务下乡工程”,在村里超市和卫生室免费安装了转账电话,为村民发放了农行卡,并联合村委会进行了村民宣传和服务点人员培训,切实让农民感受现代支付结算方式的便捷和实惠,将优质服务送到了农民身边。
随着农行“金穗惠农通”工程的实施,“农行+转账电话+合作商户”的服务模式逐渐在农村盛行,由一个个惠农服务点构成的便捷支付结算网络逐渐形成,乡村超市、卫生室被贴上了不同的“名片”,而这些“名片”也被越来越多的村民所接受。截至目前,农行肥城市支行已在当地推广类似的“惠农通合作商户”600多家,覆盖了6个乡镇的297个行政村。
据农行肥城市支行行长李立东介绍,目前的惠农服务点已经改变了“农行合作商户”的单一职能,在逐渐成为商户支付结算、农民取款、消费购物、看病拿药、缴费汇款等日常生活好帮手的同时,又与国家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农保”、“新农合”等政策相结合,对促进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和国家惠民工作的落实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