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4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兴市场要妥善应对美国“退出”
——访全球化合作论坛副秘书长张其佐
□ 本报记者 廉 丹

随着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出现分化,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复苏势头有所增强,而部分新兴经济体增速在持续放缓。在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上,本报记者就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的机遇和风险采访了全球化合作论坛副秘书长张其佐

记者:美联储宣布退出量化宽松已对一些新兴市场国家造成冲击,未来这些国家会面临什么样的风险?

张其佐:可以肯定地说,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整体上不至于走向严重金融危机,但不排除个别国家出现局部危机。这次美国量化宽松的退出,会继续通过跨境资本流动、汇率波动、股票价格、大宗商品价格变化和信贷供给等渠道对其他国家产生显著溢出效应,特别是对基本面较为脆弱、前期资本流入规模较大的部分新兴市场体风险更大。需要注意的是,美国货币政策的退出是以美国利益为优先的,历史上美元每次升值和加息都给新兴市场带来危机和风险,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财富将不可避免地遭遇“美元陷阱”。由于这次美联储量化宽松的退出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隐蔽性、传染性和突发性等特点,所以,要吸取拉美债务危机、亚洲金融危机、巴西和阿根廷金融危机等的历史教训,高度警惕并避免因美元过快升值和加息、本币过快贬值而导致金融危机。如果一些国家对美联储的行动政策调整过慢或应对失当,就有可能付出惨重代价。一旦某些国家陷入危机,其他经济体要警惕其传染效应,防止本国市场产生连锁反应。当然,如果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进退不考虑其他国家的关切,假如新兴国家的金融风险以更激进的方式释放,其风险也会波及到美国乃至全球经济。

记者:在美联储宣布退出量化宽松的情况下,欧元区和日本未来会作何应对?

张其佐:总体来看,欧元区和日本会继续其超宽松货币政策,这会降低美国量宽退出对全球流动性的影响。在未来一年中,欧元区和日本保持既有宽松货币政策应是大概率事件。尽管欧元和日元的国际地位不及美元,但依托庞大的经济总量,其货币政策仍可以对全球货币体系产生相当的影响。上世纪以来,日元就是重要的套息货币,并曾是东南亚金融危机背后的重要推手。即使QE退出会减少国际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欧元区和日本超宽松的货币政策仍可在一定程度上提供新的流动性来源。对许多新兴市场来说,这不失为一种可能的风险缓冲。

记者:中国该如何应对美国退出量宽政策可能产生的影响?

张其佐:我认为,中国有能力承受美国量宽政策退出的影响。一是因为影响不是特别大,对中国跨境资金流动没有造成根本性的影响。二是中国稳健的经济基本面有能力承受美国量宽退出的不利影响,包括:全面深化改革将释放巨大的红利,财政金融状况比较稳健,外汇储备高达3.8万亿美元,综合国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正处在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等。尤其是中国经济保持了长达30年以上的高速增长,近期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仍可通过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来保持经济在“合理的上限和下限区间”稳健运行。

同时,我们要主动应对,趋利避害。首先,坚持和守住稳增长的区间目标的改革导向。当增长压力过大时,适时推出稳增长的新举措。其二,保持稳健灵活的货币政策,加强流动性管理。其三,防止国际资本大规模出逃带来的金融风险,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和稳定,推进扩大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区间,避免汇率大起大落。其四,适度调整储备资产的货币结构和资产结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