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 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4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梦想一往无前
——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马永生
本报记者 董碧娟

“勘探家每天都在做梦。”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石化总地质师马永生如是说。

正是因为对梦想的无限执著,马永生带领团队在一个前人探索了几十年都一无所获的地方,发现了迄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特大型整装海相气田——普光气田。

时光倒回至2000年。马永生带领团队从基础工作扎实做起,到野外实地踏勘查证,对普光地区原有的地质资料重新进行评价分析。

梦想从不会被轻易浇灭。通过扎实探索和大胆创新,马永生带领团队建立了川东北地区台地边缘礁滩相带分布的新模式,阐明了深层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发育的“三元控储”机理,准确预测了在川东北地区7000多米深碳酸盐优质储层的发育和展布,建立了“原油聚集─流体调整─晚期定位”的叠合盆地深层油气富集的“复合控藏模式”。

与理论同步,他们在技术上形成了以山地高精度地震技术为主体的深层碳酸盐岩油气勘探配套技术系列。

有了强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撑,马永生选择了一个被很多人称为“离经叛道”的勘探部署:不选“高点”打“低点”!与数十年来在川东北进行的历次勘探截然不同,他们部署的第一轮预探井全部定在了构造的低部位上。

虽然有着充分的自信,但谁也没有百分之百的成功把握。随着钻头越来越深,马永生着实捏了一把汗。多少个日夜里,马永生在颠簸的车里和衣小睡,心也在“颠簸”着。

2003年5月,钻头到达了5700米的设计目的层。被这群追梦人期盼已久的巨厚的天然气层出现了!当测试点火成功的那一刻,马永生和同事们抱头痛哭,对他们而言,这不仅是天然气,更是被压抑在5000米地层深处多年的梦想之火!

普光1井在海相礁滩储层喜获稳定日产42万方工业气流,拉开了普光气田勘探开发的大幕。随后,马永生提出了普光气田整体部署方案,共部署并组织实施探井29口,勘探成功率高达93%,引起国内外震动。

回首追梦路,马永生感慨万分:科学探索没有句号,它需要一砖一瓦的积累,需要一往无前的执著!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