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唐山市迁安建源钢铁公司在2月的河北化解钢铁过剩产能集中行动后停产,如今900亩的厂区已然是废墟一片。今年7月30日前将全部拆除。本报记者 来 洁摄
② 唐山市迁安市正在拆除钢铁生产设备。 本报记者 雷汉发摄
③ 河北邢台鑫利玻璃有限公司曾是沙河规模最大的生产线,产能247万重量箱的5条平板玻璃生产线已于去年全部停产。本报记者 来 洁摄
钢铁、水泥、电力、玻璃四大行业是河北的“排污大户”,也是淘汰产能的攻坚对象。到2017年,河北将压减6000万吨钢铁、6000万吨水泥、4000万吨燃煤和3600万重量箱玻璃。
京津冀是全国空气污染的“重灾区”,河北的污染尤其严重。2013年全国十大空气“最脏”的城市排行榜中,河北占比过半,唐山、石家庄、邯郸、邢台等城市连续高居榜首。
必须甩掉空气污染这顶“黑帽子”!河北以背水一战的决心,展开了一场壮士断腕的攻坚战。
从出台治霾的50条措施到立下治理“军令状”,再到发起针对污染源头“四大行业”的减排攻坚战,河北防治大气污染的战役已经全面展开,并努力向纵深推进。
目前,各项治理举措的成效已经初步显现,今年1、2月份监测数据显示,河北11个设区市与2013年同期相比,达标天数增加了3天,重污染天数减少了4天,特别是PM2.5浓度降低了12.8%,空气质量开始止跌转好。
削减和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压减煤炭消费量,这是治霾的治本之策。记者在石家庄、邯郸、邢台、唐山等地的实地采访中,看到钢铁、水泥、电力、玻璃行业中的很多企业都已经淘汰关停。
不过,伴随着淘汰产能而来的问题很多,企业如何找准新的发展方向、员工安置、债务危机、土地纠纷,以及地方经济下行和财政减收的压力……这些都需要妥善解决。
治理大气污染 必须抓住“牛鼻子”
钢铁、水泥、电力、玻璃这四大行业的污染物排放量占全省60%以上
今天的空气污染为什么如此严重?为什么蓝天白云刚露个脸,紧接着又是挥之不去的灰霾?难道蓝天只能“等风来”?
萦绕在人们心头的这些疑问,其实并不难解答。大气污染之所以形势严峻、治理难以立竿见影,根源正是过高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只有彻底告别传统工业发展路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才能把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下来。
对河北而言,这个转型更为艰难。河北省环保厅厅长陈国鹰说:“河北是传统产业大省,传统产业占工业的88%,这种产业结构的严重弊端就是产能大、效益低、高耗能、高污染。因此,全国无论是淘汰落后产能,压减过剩产能,推进节能减排、防治大气污染,对河北来说均是重中之重。”
治霾,必须抓住“牛鼻子”。河北把攻坚战的对象锁定在了污染物排放量占全省60%以上的钢铁、水泥、电力、玻璃这四大行业。按照河北淘汰过剩产能的“6643”工程,到2017年,河北要压缩钢铁6000万吨、6000万吨水泥、4000万吨燃煤和3600万重量箱玻璃。河北省工信厅厅长王昌说:“省委、省政府下决心加快调整和优化,这个任务非常艰巨,因为淘汰、压减的数量太大,钢铁占到将近20%、水泥占到22%、煤占到18%。”
纵然治理大气污染对产业结构“伤筋动骨”,但是河北已经别无选择,即便牺牲一段时间的GDP,也必须壮士断腕。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表示,我们必须肩负起对河北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历史使命,以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气概,打一场工业结构调整、大气污染治理的攻坚战。
2013年,这场攻坚战已经吹响了进军的号角。当年,河北共淘汰炼铁落后产能586万吨、炼钢788万吨、焦炭355万吨、平板玻璃1488万重量箱、水泥1716万吨。今年,还要压减粗钢1500万吨、水泥1000万吨、煤1500万吨、平板玻璃1800万重量箱。河北省省长张庆伟已经立下军令状,钢铁、水泥、玻璃不能再新增一吨产能,新增一吨,党政同责,就地免职,必须执行。
西柏坡高速路两侧曾是石家庄著名的“水泥走廊”,密集程度惊人的水泥厂烟尘蔽日。3月18日,记者从这里走过时看到,被淘汰的水泥厂已经偃旗息鼓,有些只剩下孤零零的厂房,有些已经被拆为平地。去年年底和今年2月,石家庄分两次集中拆除了35家水泥企业,累计减少过剩水泥产能1850万吨,约占全市水泥总产能的40%,提前3年完成河北省“淘汰水泥过剩产能1500万吨”的目标任务。
压减产能,能否换挡不失速
既要坚定不移地“减”,又要只争朝夕地“增”!
在压减钢铁过剩产能的同时,大力发展装备制造等“吃钢产业”
“世界钢铁看中国,中国钢铁看河北,河北钢铁看唐山。”唐山,无疑是河北压减钢铁产能的“风暴眼”。《河北省削减煤炭消费及压减钢铁等产能任务分解方案》明确提出,在绝不增加一吨新产能的前提下,到2017年底共压减炼铁产能6672万吨、粗钢产能6726万吨。这其中,唐山就要压减炼铁产能2800万吨、炼钢产能4000万吨,任务可谓极其艰巨。
2013年11月24日和今年2月23日,河北展开了两次化解钢铁过剩产能集中行动,唐山集中拆除炼铁产能362万吨,炼钢产能769万吨,目前全市化解钢铁过剩产能1000万吨以上。然而,这一结果距离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钢铁去产能的过程为何步履维艰?经济下行压力、财税大幅减收、大批职工就业安置、企业资产严重损失……诸多难题都亟待破解,但是又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答案。
主管工业的河北省副省长张杰辉坦言:“化解过剩产能和环境治理将使一批企业面临停产或关闭,这会直接影响我们近期的经济增长点。与去年相比,今年要压减的在产产能更多。”目前,河北正在努力保护好关停企业的职工利益。张庆伟表示,要把维护职工利益与化解过剩产能同谋划、同部署,通过加强就业培训、培育新的市场主体等增加就业机会。
如何在化解过剩产能的同时,保证经济平稳运行?
张杰辉说:“既要坚定不移地‘减’,又要只争朝夕地‘增’!坚持加法、减法一起做,并且要增大于减、上大于下、进大于退。”具体而言就是:有中去劣,坚决把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压下来;有中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有中生新,以钢铁、煤炭、建材等传统产业为重点,着力延伸产业链条;无中生有,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为保证经济换挡不失速,唐山提出要以化解过剩产能为契机,打造钢铁产业升级版。把化解钢铁过剩产能与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整合重组、搬迁改造、装备升级和延伸产业链条四个途径,实现钢铁行业的转型升级。
位于唐山市下辖迁安市的北京首钢(柳工)重型汽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正是通过延伸产业链条,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
总经理梁国强拍着自主研发的载重240吨的“巨无霸”矿车说:“这可是个‘吃钢材’的大家伙。现在受制于环境压力,国内钢铁行业雪上加霜。首钢率先转型发展装备制造,但是在研发、制造、销售、管理方面遇到了瓶颈,因此与柳工合作,在2011年成立了这家公司。产品有40吨、50吨、150吨等多种型号,已经覆盖全国80%的省市,并远销到海外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对河北全省而言,大力发展装备制造等“吃钢产业”已成为未来的主攻方向。到2017年,河北装备制造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要达到26%以上,装备制造将取代钢铁产业成为全省第一大产业。2013年,河北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初见成效。钢铁占全省工业比重下降0.8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占比提高1.2个百分点。
“去年,河北工业运行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基本上实现了稳中向好,虽然增加值增速低于预期目标,但在换挡过程中没有失速。”张杰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