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是农业之源、民生之本。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增长、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如何提高土地使用的质量和效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现实。近日,本报编辑部收到读者来信反映,由于多年来依靠大量投入化肥、农药来增加单产和总产,导致农田出现土壤板结、地力下降等现象。针对读者反映的问题,本报约请相关专家进行解答。
编辑同志:
我叫张长水,是江西省石城县琴江镇沙塅村的农民。我们县是中国白莲之乡,家家户户都种白莲。现在正是耕种的繁忙季节,可是农田的土壤问题让我很犯难。不少农田因过量使用化肥而出现土壤板结,耕种起来很是困难。春雨过后,一些化肥又被雨水冲刷到养鱼的水塘里,导致了水葫芦、水藻等其他水生物大量繁殖,致使我家鱼塘收入递减。去年,我家农田又因农药使用过量,把害虫杀了,益虫也杀了,使白莲的授粉失去了天然媒介,产量大大减少。与往年相比,收入减少了几万元。
过去种地,我只知道多施肥、勤浇水,产量就多,没想到土壤也会“营养过剩”。我们村由于地处偏僻,许多村民也和我一样受农田土壤问题的困扰,急需解决方法。我希望,专家能给我们讲讲怎样科学施肥、科学种田,也盼望政府能多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等工作,让我们乡下人也能与时俱进,尝尝“科技富农”的滋味。
(李方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