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周 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3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作业就该“免签”
□ 李尚飞

作业,吸引了家长的全部注意力而忽略或者说看轻了综合素质的培养。

近日北京部分小学开始试水作业“免签”。校方管理者称,此举旨在减轻家长负担,增强学生自主能力。然而,家长和教师却是众说纷纭,大多数家长甚至部分一线教师对“免签”政策表示并不理解。在家长的极力要求下,农科院附小已将全部免签改为“部分免签”。

作业由家长签字的制度由来已久,而这项制度的建立可谓用心良苦。除了减轻教师过于繁重的压力、由家长“陪读”以期提高孩子的分数外,还有一个很少为人所重视的原因——引导家长实现由一味地关注学习结果到关注学习过程的转变。家长极为看重成绩,那么成绩从哪里来?只能从平时的学习中来,平时的学习坚持得不错,作业完成得不错,那么,考试成绩自然也不错。由于家长对作业完成良好与否的介入,也便保证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学习的效果。此举,应是分数为上的评价机制之下学校的无奈之举。

这项措施施行已久,它的诸多弊端也便显现出来。就人们看到的而言,诸如导致家长的负担过重,孩子缺乏自我负责的意识,由家长纠正失误使孩子失去了从教师那儿接受挫折教育的机会,等等。然而,有一个重要方面却鲜有人注意到:家长的作业签字,成为家长了解与督促孩子学习的唯一渠道,看似家长牢牢地掌握着孩子学习的动向,其实却仅限于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道德、习惯等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此事说到底,不仅仅是一个作业签字的问题,而是在当前教育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构建新型的家校关系的问题。

西方发达国家在这一问题上也曾经遇到过许多的困惑,经过探索和研究,他们的大部分学校以开放的态势构建了比较全面、科学的家校关系。比如,他们一学期规定有至少两次与家长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每一次的会面,教师借助于学生成长记录,可以详尽地向家长汇报孩子情况,而家长也可将他们对孩子的认识和期望提出来与教师共同探讨,这与我们通过大规模的家长会和孩子出了问题以后召见家长商量对策的方法相比,颇有防患未然、因材施教的效用在里面。他们有“学情通知单”,学生出现的所有问题可以即时地反馈给家长从而引起家长的注意。他们甚至有一些研究、调查性质的作业,必须通过家长的帮助和引导方能完成,这一过程,无形中使家长了解到孩子成长的各个方面,并且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建设。总体来看,家长自始至终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参与到了孩子的教育中来,孩子的行为习惯、性格特点、道德品行、情绪波动,等等方面,家长都能得到全面了解。

因此,问题的出现不在签字与否,而在于我们单一的评价制度,更在于学生成长过程中只作为其中一种学习手段的作业,吸引了家长的全部注意力而忽略或者说看轻了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是我们成绩唯上的评价制度造成的,也是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不畅造成的。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之下,前者暂时难以改变,而后者却不难克服。彼此信任、相互尊重、互解互谅、按时交流的家校关系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应该是完全可以通过不同形式实现的。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