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3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疏”字上下足功夫
舒圣祥

患上“大城市病”的北京,正在改变过去靠“人口准入”控制城市规模的思路,转而试图通过分流城市资源来分流城市人口。这种思路的转变,不仅更合理也更靠谱。因为人总是跟着资源走的,牢牢控制着特殊资源不放,又不让外来人口流入,效果自然不好。

这种疏导模式,早已被证明是解决治理“大城市病”的有效之方。比如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是其最大的城市群,为防止城市大规模膨胀造成的问题,日本先后3次实施“城市副中心”战略,使副中心和中心城区一起承担起东京的城市功能,逐步形成了“中心区—副中心—周边新城—邻县中心”的多中心多圈层城市格局。再比如英国的伦敦城市群,就着力追求小城镇的“小而精”,英国政府为此将政府部门或其下属机构向小城镇转移,大企业总部落户小城镇也渐成趋势,英国泰晤士水公司总部在斯文登小城,英国燃气公司总部设在了温莎小镇。

资源外迁、资源共享、城市间分工协作,不仅在京津冀城市群是值得期待的发展模式,有利于根治北京大规模膨胀造成的“大城市病”;在“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以及规划中的各大城市群,同样值得借鉴。城市群建设,应该致力于形成多中心多圈层的城市格局,避免中心城市一家独占核心资源,如果等到“大城市病”已入膏肓再来治理,那就会走很多的弯路,产生严重的资源浪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