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3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进中德关系更上层楼
——访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
本报驻柏林记者 王志远

日前,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就中德关系的现状及前景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记者:此次访问是习近平主席首次访问德国,将对双方关系起到怎样的促进作用?

史明德:德国是习主席欧洲之行的重要一站,这是他作为国家主席首次访德,也是中国国家元首时隔8年再次访德,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欧洲和德国的高度重视。中德两国都是各自地区和世界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习主席此次访问将承前启后,为未来5年乃至10年中德关系的发展确定战略大方向,增进两国领导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关系,推动中德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深化和扩大,进一步扩大中德人文交流,加强两国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沟通和政策协调。此次访问将成为中德、中欧关系发展新的里程碑,意义十分重大。

记者:如何评价中德经贸关系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以及中德关系在中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史明德:中德关系是中欧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欧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领跑作用。两国政治关系牢固,高层交往频繁、稳定。在经济合作方面,中德也走在中国与欧洲国家前列。中德贸易额一直占中欧贸易的近三分之一,相当于中国与英国、法国、意大利三国的总和。中国是德国全球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德国则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外资和技术引进来源地。

近两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影响,中德贸易从2011年1691亿美元的历史高位上有所回落,但结构更优化,汽车、航空、通讯等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上升,加工设计、金融服务等领域的贸易上升。在中欧贸易增速总体下降的背景下,中德经贸合作质量和水平仍好于中国与其他欧洲国家。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德投资合作继续呈快速增长势头。2013年德国对华投资达20.8亿美元,增长43%。今年1月,德国中国商会成立,这是在欧洲成立的首家中国商会。中德两国发展阶段不同,经济互补性大于竞争,中国有丰富的劳动力和巨大的市场,德国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两国可以取长补短,实现互利共赢。

记者:中国的改革将会对中德两国关系带来哪些影响?

史明德:德国舆论高度关注中国的改革,并给予积极评价和积极支持。德国人钦佩并乐见中国的迅速发展,他们认为,中国的良好发展将给世界和德国带来更多的合作机遇。目前中国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正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而德国在这些方面有先进技术和突出优势,双方可以取长补短。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德两国是少数逆势上升的大国,两国处境相似,共同利益交汇点增多,合作需求上升。比如两国都反对不负责任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希望加强财政金融领域合作;两国都倡导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这些互利合作和共同利益都会给中德关系带来积极影响。

当前中德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给两国和两国人民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因此,德国各界对习主席首次对德进行正式国事访问高度关注并充满期待。一方面是德国各界对习主席和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治国执政理念,特别是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举措非常关注,另一方面也期待着通过习主席访问推进中德关系更上一层楼。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