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国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3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盯着战场搞科研
——记济空某四站厂技术中心主任许华
本报记者 李争平

2013年8月30日上午,中国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在莫斯科的“海外首秀”给数万观众奉上了一场视觉盛宴,而伴随保障的小型化多功能飞机空调电源设备以其轻便、高效、精准的性能,引起各国军工专家的浓厚兴趣。这套设备的主要研发人叫许华,是济南空军某四站厂技术中心主任。特招入伍13年来,她扎根基层,目光始终盯着部队实战需求,盯着装备保障能力提升。她取得的11项科研成果全部转化为战斗力,获得军队科技奖6项,发明专利3项,还参与编写了3部空军部队装备技术规程。

过去,航空兵部队执行夜间飞行任务时使用的应急助航灯光系统,亮度低、寿命短、布设时间长,难以适应战斗力快速提升的要求。2001年,许华特招入伍,接到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参与新型应急助航灯光系统研制。蹲外场、测数据、做实验,十天半个月洗不上一次澡,她从未因为自己是项目组里唯一的女性而提过特殊要求。3个月里,采集上万组检测数据,完成了总体方案、机械系统、控制系统、加工工艺的设计,首次采用LED冷光源和数字式无线控制技术,使灯具亮度提高3倍,寿命提高50倍,布设时间缩短50%,实现了我军应急助航灯光保障装备的一次变革性提升。项目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许华荣立三等功。

成功的喜悦,坚定了许华心中的信念:“军队科技干部,必须盯着战场搞科研。”

为适应高原低气压、紫外线强、昼夜温差大等恶劣自然环境,扩大航空四站装备的保障区域,2011年,上级决定抽组人员展开高原试验,许华主动请缨。尽管提前做足了准备,但一进入高海拔地区,头痛、失眠等高原反应仍然“不约而来”。一连几天无法入睡,脸肿得像个馒头。大家说这是“高原让女人走开”,她却说,“我是项目控制系统的技术负责人,岂能当逃兵!”2013年8月,高原型四站装备进行最后测试,患有重感冒的许华冒着引发肺水肿的危险,再次征战高原,亲自开机检测,性能参数全部达标。

许华常说,“只有跟官兵走得近了,才能了解基层部队的保障需求,找到科研的灵感和攻关的方向。”航空四站装备主要负责航空兵各型飞机所需的气体和电源供应等保障。过去,四站装备是基地保障模式,功能单一、动用装备数量多、体积大、质量重、机动伴随保障难度大,越来越不能满足部队全领域演习演练、转场驻训等作战训练需求。2010年,上级下达研发小型化保障装备的任务,由许华担任项目组组长。历时1年半,小型化装备研制出了,并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批量生产配发到空军场站和飞机大修厂。

谁料,某场站四站连一级军士长段贵波提出:“虽然比过去的装备好用,但离实战要求还有差距,能不能让装备实现综合化?”这是一个集小型化、综合化、通用化于一体的前沿课题,难度非同一般。许华义无反顾地把担子重新挑起来,带领课题组向诸多关键技术发起新的冲锋。他们先后15次修改设计方案,攻克了电压不稳、噪音大、空调风量和温度不易控制等诸多“卡脖子”技术,小型化多功能飞机空调电源保障装备终于研制成功。

济空装备部领导介绍说,新装备不仅重量减轻70%,体积缩小87%,还能自动行走。这项创新成果在提升我军多机种综合保障和应急机动伴随保障能力上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