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国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3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京政治学院离休教员庄普之二十年捐资助学育英才
退休不褪色 离职不离党
严满伟

本报讯 今年春节过后,84岁的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离休教员庄普之,再次来到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级中学,为400名高一学生上了一堂革命传统教育课。20年来,作为这所中学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校外辅导员,庄普之不仅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全校师生积极向上,而且用离休工资,帮助大山里的50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恩施是庄普之军旅生涯第一站。1949年,他参加了解放恩施的战斗,并留在那里工作了一年。1987年,他从南京政治学院教员岗位离休后,故地重游,回到恩施。当看到很多正值学龄的孩子因为家庭贫困上不起学时,心里很受触动,开始谋划为贫困学生重返课堂做些什么。

上世纪90年代初,希望工程之火在全国各地点燃,庄普之立即投身其中,增薪添柴。1994年,他通过恩施自治州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与恩施高中一名叫陈英明的学生建立了资助关系。1997年,陈英明以666分夺得恩施州高考理科状元,考入清华大学。接到这个喜报,庄普之高兴得合不拢嘴。

恩施州中心医院急诊科主治医生张前燕也是庄普之曾经资助的对象,他告诉记者:“庄爷爷不仅资助我读完高中,还帮助我哥哥开了一家棉絮加工作坊,帮助我们家摆脱了贫困。”

2004年春节,恩施高中王可铭校长一行3人专程来到南京,看望这位为学校育才作出特殊贡献的人。庄老家中的境况令王可铭惊讶之余感到心酸:除了洗衣机、冰箱勉强透出现代生活气息,房子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床是用两张单人木床拼凑起来的。王可铭当即表示,学校不再接受庄老的资助。

庄普之坚定地说:“一个孩子考上大学,一个家庭可能就此摆脱贫困。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受党培养教育几十年,这件事一定会坚持下去。”20年来,庄普之先后帮助恩施高中的50名学生完成学业,资助款超过20万元。

作为一名曾经的军校政治理论教员,庄普之坚持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通过书信鼓励学生们正确面对人生困难,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20年来,他与受资助的学生保持通信往来超过一千封。学生中有不少人考上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

退休不褪色,离职不离党。抱着这样的信念,庄普之把军旅的激情、信仰的赤诚带进晚年生活。他在小区里创办以“树正气、立新风”为主旨的《和谐家园》月刊,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成立“晨曦”志愿者服务站,参加地铁执勤、垃圾分类、为民服务、义务教育等志愿服务;应聘担任街道党课宣讲员,定期为青年党员宣讲革命传统,被评为全军先进离休干部。 (严满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