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3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立制度仅仅是迈出第一步
江 帆

试点管理办法具有注重保护投资者利益和稳健两大突出特色,虽然优先股风险相对较低,但绝非风险为零,如何控制风险,将考验监管者智慧

眼下的A股是如此脆弱,哪怕有一点细小的利好都会在市场激起些许浪花,更何况是对深化市场改革有重大意义,而市场也早已望眼欲穿的优先股发行试点启动。今天的市场强势回升,已经说明了一切。

细读《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会看到其两大突出特色,一是注重保护投资者利益,比如严格限制可转换优先股,重点针对易出现利益输送环节进行规范,包括限制优先股票面股息率水平;不允许发行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配偶参与投资;关联股东投资优先股的需要回避表决等。这种规定,与证监会近年出台的一系列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政策一脉相承。

二是稳健,比如要求发行优先股的上市公司,满足最近3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的条件;坚持选择市值较大、盈利能力较强、抗风险能力较好的上证50指数成份股作为试点范围;对个人投资者设立了总资产不低于500万元人民币的投资门槛等等。

毫无疑问,优先股试点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一项重大改革创新,试点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更为灵活的融资方式,特别是现在已经普遍跌破净资产的金融企业,市场为之振奋也当属必然。但更应该看到的是,优先股制度的建立,在A股市场才刚刚迈出第一步,后续的完善和发展过程必然遭遇诸多风险和困难,各方都应对此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对A股来说,21日由优先股试点引发的市场表现,与其说是强劲反弹,不如说是由新政策引发的市场即刻做多情绪,能持续多久尚需考验,毕竟试点的政策效力发挥需要一段时间。

对投资者来说,虽然优先股风险相对较低,但绝非风险为零,2008年的美国优先股市值跌幅就曾高达60%以上。这也是在提示投资者,应该更为理性地对待优先股试点改革,尽量减少冲动性投资。

对监管层来说,优先股试点涉及面广,触及利益关系复杂,特别是相对于普通股和债券,优先股制度在不完备的市场环境中,存在着成为大股东操控市场和谋取企业控股权工具的可能性,并由此引发某种风险,甚至是系统性风险。而如何控制这种风险,平稳推进优先股试点则将考验监管者智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