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3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家用水总量设定“天花板”
到2030年不能超7000亿立方米
张雪

本报北京3月21日讯 记者张雪报道: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水利部副部长矫勇今天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水利部确定,今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加强河湖管理,建设水生态文明”。

矫勇表示,水利部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强河湖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建立规划约束机制、创新河湖管护机制、开展水域岸线登记和确权划界、建立建设项目占用水域岸线补偿制度、规范涉河建设项目及活动审批等一系列河湖管理和保护措施,积极探索创新河湖管理模式。

矫勇表示,目前我国水功能区的水质达标率为47.4%。“通过多年努力,我国整体水质有所改善,但局部地区水质环境污染情况比较严重。我们评价的20万公里长度的江河,达标的有67%,水库达标的有88%,湖泊达标的有28%。水库情况最好,湖泊相对较差。”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陈明忠说。

对此,水利部将实施水功能区区划分类、分级管理;建立限排机制;加强水源保护,确保饮用水水源不受污染;与有关部门共同推进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处理;加强江河湖泊水质监测等5项措施。

“保障河湖生态用水,要规范经济社会用水。我国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设定用水总量控制等‘三条红线’。我们设定了国家用水的‘天花板’,到2030年,我国用水总量不能超过7000亿立方米。只要不超‘红线’,我国生态用水能够得到保障。”矫勇表示。

据了解,我国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划定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全面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矫勇透露,目前“三条红线”指标体系已基本建立,共有29个省区市基本完成辖区内“三条红线”指标分解,覆盖95%的地级行政区和近700个县级行政区。太湖、淮河等11条江河的水量分配技术方案已通过水利部审查,第二批28条江河水量分配工作已启动。“最近,水利部、发改委等10部委联合印发了考核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启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山东、广东、江苏等省将率先实施考核工作。”

对于农田水利的建设情况,矫勇表示,我国目前已经发展10亿亩灌区,其中有效灌溉面积为9.37亿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