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陈力报道:近期,一封北京的来信深深地鼓舞着内蒙古包头市从事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人们。那是一个多月前的农历大年三十,李克强总理给包头市民高俊平的回信:“你来信中说很多居民都实现了安居梦,真是从心底里为你和大伙感到高兴。”
包头是我国最大的稀土工业基地,素有“稀土之都”的美誉。但由于发展不均衡,也存在城市内部二元结构问题:一边是霓虹闪烁的高楼大厦,一边是低矮破旧的城市棚户区。“山坳上的老包头”北梁片区由于开发难度大,一度成为内蒙古乃至全国最大的集中连片城市棚户区,李克强总理曾先后两次来此视察指导。随着有序推进城区老工业区搬迁和城市棚户区改造等工作任务的提出,包头举全市之力进行旧城改造攻坚,制定了“四年规划、三年全面完成”的总目标,从2013年起,计划3年内搬迁改造3.55万户、8.9万人、征收房屋面积338万平方米。截至2013年底,当地已集中连片拆除平房1.3万户、76万平方米,搬迁安置居民3.1万人,开工建设安置房150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包头市在老工业城区的搬迁改造中不断总结经验,把过去“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思路调整为“政府主导、市场参与、金融支持、滚动发展”,在争取上级财政支持的同时,依靠国家政策性银行贷款获取金融支持,通过改造拆迁区域提升土地价值,实现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良性循环;实行“异地安置为主”,“先安置后拆除”,同时将安置区选择在成熟商业和社会配套相对完善的地段,最大限度地解除老百姓的后顾之忧。
像高俊平这样的居民之所以给总理写信表达感激之情,是因包头市在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过程中努力做到使群众利益最大化。包头市市长包钢告诉记者,“北梁棚户区总面积13平方公里,居民12万人,2003年到2012年,全市积10年之功仅仅改造1.13平方公里、安置居民2.86万人,进展缓慢,基本陷入僵局,深刻的教训告诉我们,只有把城区老工业区搬迁和旧城改造当作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才能把好事办好,才能使群众真正受益。下一步,我们在把群众的‘忧居’变‘宜居’的同时,还得更多地关心居民的就业、医保,更多地关注城市的文脉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