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3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文化产业“舒筋活血”
本报记者 金 晶 陈果静 欧阳梦云 李己平
近日,北京市西城区白云观社区组织起老年秧歌队,广泛动员社区居民参与,丰富了居民文化生活。
西城区近年来加快文化企业发展,有效整合文化产业资源,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文化产业链。
本报记者 李景录摄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文化产业竞争力更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集中体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培育和规范文化市场。按照这一总体要求,加快文化和资本对接、大力培育文化产业职业经理人、提升文化产品竞争力,对我国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意义重大

资金——

搭建平台引“活水”

文化产业缺不缺钱?对此,全国政协委员、雅昌文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万捷有着切身体会,“虽然我们现在无论是从银行贷款还是从社会筹资都不算困难,但在创业之初,确实资金很紧张。”

“轻资产”特性是文化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认为,小微文化企业贷款主要难在3个方面:有形担保不足、财务报表经常亏损、无形资产评价无所依循。“为摆脱对有形资产的过分依赖,可以开发以版权、知识产权等作为核心质押物的融资服务产品;弱化财务报表分析,侧重对企业实际现金流和非财务信息的考察。”他同时建议,针对不同文化企业项目特点,可采用打包授信模式,让企业能更灵活地调配资金。

创新之外还要拓“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认为,除间接融资外,文化企业也可以通过引入天使投资、风险投资以及谋求上市等直接融资的方式来寻求资金。

“伴随着一批文化企业上市,文化与金融资本对接的速度正在加快,但这仅限于准备上市的文化企业。”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龚曙光说,目前我国金融资本还没有大面积进入文化产业最重要的门类、最薄弱的环节和未来发展最有潜力的文化企业里。

“进一步加快文化与资本的对接,一方面是需要改革创新文化产业投资方式,把产业资本作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引导主体,并适度开放海外文化产业资本;另一方面需要构建多元化交易平台,吸引和激活金融资本。”龚曙光代表说。

人才——

疏通“节点”补短板

文化产业是一个充满创意和智慧的产业。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升级。

“文化产业缺乏创作人才,更缺少中间环节的人才,比如职业经理人、文化经纪人等。”万捷委员说,“在文化市场中,往往懂文化的人不懂经营,懂经营的人又不懂文化。这很容易造成两种极端,要么推出的文化产品孤芳自赏、不接地气没市场,要么产品打着文化的幌子,实则没有文化内涵。”他建议,要让文化产品“叫好又叫座”,还需要在创作与市场的“节点”上发力,迅速培养一大批职业经理人和文化经纪人才,形成“市场—人才”双向良性反馈机制。

“目前我国娱乐、演出等行业中,文化经纪人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水平亟待升级。”全国政协委员、中外名人文化产业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建国认为,目前市场对文化产业经营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非常高,除文化、金融等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大量实践经验。“刚毕业的大学生未必能适应这种职业需求,从现有文化领域从业者中挖潜,用专业培训的方式扩充队伍、提升队伍素质,或将是一条途径。”他认为,待市场更加成熟后,还应对文化产业经营人员进行细分资质认定。

龚曙光代表认为,目前个体文化创造者如演员等,这一类专业性人才与市场能较好对接,但文化产业经营管理者人才与市场对接很不充分,亟待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他同时表示,对文化国有企业来说,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可以有效防止经营管理人才流失,也有利于凝聚人心,使国有文化企业得到长足发展。

产品——

“精耕细作”结硕果

创作和传播是文化产业的“任督二脉”。如何打通“经络”、理顺流程,让更多的优秀产品竞相涌现?

全国政协委员、新民晚报高级记者唐宁认为,产业化的创作方式值得借鉴。“影视剧等文化产品的创作和传播,都需要有一套严格的专业程序和管理办法。”她建议尝试“边写、边拍、边看反响、边调整”的制作播出模式。

龚曙光代表认为,专业化、社会化分工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当前全球知名电影集团大多只负责剧本和资金,其他业务如导演和演员遴选、拍摄剪辑等工作,都交给专业公司去负责。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社会化分工,不仅能迅速提高整个文化产业的专业化水平,更重要的是能降低文化运作发展的成本,同时也避免了文化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

好的文化产品离不开好企业。全国人大代表、吉林通化市长田玉林建议进一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力度,提高文化产业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扩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同时积极培育大型文化企业,通过龙头示范,带动和孵化一大批小企业。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会长张斌建议,应加大对文化企业并购、上市的支持力度和专业指导,让有实力的文化企业与国际接轨,摸索出成熟的产业链生产模式进行推广。他同时建议对文化企业跨行业、跨地域经营给予更多优惠政策。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