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优化环境,优质服务,吸引了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进驻,助力新兴产业发展。在新的发展阶段,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正通过“开放开发区”、“活力开发区”、“发展开发区”和“高效开发区”实现新的跨越发展——
开放开发区——
打造“iBi”升级版
银川“iBi”育成中心目前已有软件动漫、物联网、电子商务、生物医药等入园企业120家,从业人员2400人,2013年的主营业收入达到10亿元,成为银川开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开发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开放是开发区的灵魂和动力源泉。以新能源、新技术、信息化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已悄然来临,它将促进新一轮改革开放和转型升级。”银川市委常委、副市长、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王久彬这样看待开放与开发区发展的关系。
王久彬认为,扩大开放的第一道闸门是思维。思维落后是代际落后,代际落后越追越远;能力落后是条件落后,条件落后越追越近。改革开放30多年,从沿海起步,然后向长三角、珠三角、渤海湾地区延伸,无论深圳、广州、上海浦东,还是天津滨海新区、河北曹妃甸,递次向西部推进,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因此,银川开发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要做到先行先试。“经过几年的艰苦摸索,我们走出一条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有机结合的路子。”据银川育成中心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梁亚彬介绍,西北首个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知识产权转化为一体的智慧生态园——银川“iBi”育成中心将通过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结合的产业发展平台,支持现有软件企业及大数据开发与应用、电子商务、网络金融、干细胞、北斗导航系统等项目加快发展,重点发展基于网络和数据开发的“键盘经济”。
据梁亚彬介绍,作为西部首个“iBi”,银川“iBi”育成中心具有“三大”、“二密集”、“一年轻”的特点:这里是大数据开发与应用的集聚区、大平台应用的新型业态引领区、全产业链大服务示范区;这里是知识最密集的地方、信息最密集的地方;这里是年轻人的世界、创业者梦想出发的地方。
目前,银川“iBi”育成中心已有软件动漫、物联网、电子商务、生物医药等入园企业120家,从业人员2400人,2013年的主营业收入达到10亿元,成为银川开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4年,银川“iBi”育成中心将开工建设40万平方米的科技地产及附属配套设施,年内将有15万平方米投入使用。3月5日,总投资25亿元的赛伯乐物联网集聚区项目、方达电子“云立方”大厦项目、西部云谷、丝路文化创意中心和育成中心基础设施配套5个项目已开工建设。
活力开发区——
“软硬”结合激发动力
“软一手”是指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实施管理体制改革;“硬一手”是就实体经济转变发展方式,提出“三调、两转、一示范”的改革新思路
经过多年发展,银川开发区已取得较大成就,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日益显露出主导产业与其他地区产业类同化、经济发展资源和环境成本较高、产品结构较为单一、易受宏观经济形势波动影响等多项“短板”。
如何在新的发展阶段进一步激活动力?银川开发区管委会经过深入调研,决定从“软一手”和“硬一手”两手同步启动新一轮改革。
据介绍,“软一手”是指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实施管理体制改革。去年以来,开发区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投资和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关于保增长促投资加快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鼓励企业申报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优惠电价,鼓励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同时,加大对工业转型升级的财政扶持力度,出台鼓励兼并重组、产业升级的政策措施。
“硬一手”是就实体经济转变发展方式,提出了“三调、两转、一示范”的改革新思路。“三调”,即调高、调新、调轻。“调高”即将开发区打造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现代服务业的聚集区。“调新”即将开发区的发展方式由单纯依靠投资拉动逐步调整到依靠创新驱动和新型业态带动。“调轻”即重点发展非重化工产业,提高消费类产品及相关服务业的比例,提升经济的抗风险能力。“两转”,是指转变引进培育企业的方式,由单一的政策鼓励引导向加强创新平台建设与政策引导相结合转变;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由传统的追求产能扩张向提高单位面积经济和生态综合效益转变。“一示范”是指到2017年,建成技工贸总收入达到1000亿元级的产业区,将开发区打造成为推动全市、引领全区转型升级的示范区。
发展开发区——
五轮驱动转型升级
银川开发区管委会绘就了独特的转型升级路线图:做“强”优势企业,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出”新型业态,做“成”后发展空间,引导节能降耗
近年来,随着经济下行形势严峻,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深处内陆、经济总量小、工业重化度高的银川开发区,调整与转型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银川开发区管委会经过调研认识到,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必须转型升级,而新时期的转型升级不能一蹴而就,必须是系统的、立体的。在此基础上,他们绘就了自己独特的转型升级路线图:做“强”优势企业,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出”新型业态,做“成”后发展空间,引导节能降耗升级。
“就从开发区做‘强’与做‘大’这两块,足以了解我们跨越发展的后发优势。”据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贸易发展局局长李金铭介绍,在做强优势企业方面,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选择100家重点企业带动转型。立足国内技术水平最高、规模最大和国际领先的要求,将隆基硅材料、共享铸钢等企业打造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单打冠军”。选择100家优势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到2017年,100家重点培育企业产值超过500亿元。其中,产值过10亿元的达到30家,产值过5亿元的达到30家,产值过1亿元的达到40家。通过以点带面,逐步形成支撑持续转型升级的保障体系,成为带动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支柱,打造新的经济发展推动力。
在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上,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提出形成5个百亿产业集群支撑转型。到2017年,形成高端装备制造、战略新材料、精细化工、大数据开发与应用、消费品生产及服务业5个产值过100亿元的产业集群。一是推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层次的高端化,支持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和创新商业模式,增强信息化条件下企业的竞争力,至2017年,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产值达到180亿元;二是以单晶硅棒、切片及电池组件为重点,推动新材料产业实现爆发式增长。到2017年单晶硅产能达到16000吨,占全球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占国内总量的三分之一;三是以宝丰精细化工园为突破口,延长能源化工下游产业链,到2017年,精细化工产值突破100亿元;四是紧紧抓住大数据发展刚刚起步的有利时机,加快构建大数据开发与应用的各类要素平台,积极拓展与大数据开发应用相关联的电商、存储设备制造、数据库建设等相关领域;五是大力发展集产品生产、文化推广、工业旅游等新型消费产品,提升服务业发展档次。
高效开发区——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现有工业及软件信息企业360家,建立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院士工作站,8家国家和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新战略引领新思路,新思路收获新成果。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现有工业及软件信息企业36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9家,共有高新技术企业22家;建立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院士工作站,8家国家和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综合发展水平被商务部考核定位为西部排名第8位,体制创新指数与国内29家开发区并列第一;被工信部认定为“装备制造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被商务部、科技部认定为“新能源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
——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形成了明显的比较优势,小巨人机床、共享铸钢、西北轴承、巨能机器人等企业在全国及世界具有影响力。主要产品数控机床、起重机械、特种铸钢、高端轴承等产品的科技含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光伏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产业形成了从单晶硅生产到切片、电池组件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隆基硅、银星能源、银河新能源等企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单晶硅材料生产基地。
——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2013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75亿元,同比增长17%;工业增加值77.7亿元,同比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98亿元,同比增长26%;全年累计兑现科技创新及保增长促投资奖励资金1.4亿元……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将以“快马加鞭未下鞍”的豪情,绘就又一幅魅力画卷。 文/许 凌 拓兆兵
压题照片 银川视博数字影像科技有限公司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