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3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面小康快车不落下贫困人口
本报记者 王 晋 陈发明 韩秉志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黑龙江代表团会场,徐明(前左一)、赵少华(前左二)、李延芝(右一)等代表就扶贫等重点工作进行深入探讨。

本报记者 李景录摄
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分组会上,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的翁华建委员(右一)就如何创新扶贫方式发表看法。

本报记者

赵 晶摄

“我们要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为实现这一目标,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以“创新扶贫开发方式”为题阐述扶贫工作,提出加快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地方要优化整合扶贫资源,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等新要求。这些提法引发代表委员的热议。

产业扶贫——

给贫困地区撑起支柱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向贫困宣战’,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作为贫困市的代表,全国人大代表、甘肃定西市委书记张令平最关心的就是扶贫。

定西位于六盘山区,这里与宁夏西海固、甘肃河西,合称“三西”,曾是中国最穷的地方之一。张令平代表告诉记者,“多年来,定西努力发展中药材、马铃薯、养殖业等特色产业,在促进贫困群众增收上取得了显著成绩。”“定西已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但农民种植中药材的市场风险较大,建议国家对贫困地区农民的中药材种植给予政策性保险。”张令平代表说,“脱贫不能光依赖输血,知道怎样造血才是最重要的。”

如今的张令平代表正在考虑在产业扶贫的基础上进一步“拔穷根”。目前,甘肃省贫困人口中还有约200万贫困群众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地区,易地扶贫搬迁是这些地区从根本上脱贫致富的综合性工程。

张令平代表说,现在国家对易地扶贫搬迁的人均补助标准比较低。“希望国家提高补助标准,帮助这些困难群众搬到适合生存的地方,来解决脱贫致富问题。”

精准扶贫——

让贫困地区“活”出特色

每个贫困地区都有自己的特点,只有因地制宜,精准扶贫,才能让脱贫后的土地有自己独特的魅力。

“三江侗族自治县是广西唯一的侗族自治县,总人口38万,尚有贫困人口17.3万,占全县人口的42.6%,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国人大代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县长吴永春最盼的就是家乡脱贫。“这次,我带来6个建议,其中一个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旅游扶贫试验区的建议。我们县山清水秀,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是海内外闻名的‘楼桥之乡’。”依托这样丰富的资源,三江县整合扶贫项目资金,大力发展旅游扶贫工作。“去年,全县接待旅游总人数近1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约8亿元,减少农村贫困人口8000多人。”吴永春代表说。

怎样做到“精准扶贫”?吴永春代表认为,首先要精准扶贫对象,做好贫困人口识别和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工作,切实摸清贫困底数,落实帮扶措施;其次,要实行精准扶贫措施,分类指导,因户施策,结合当地特色资源,既要保护好当地的文化、生态,又要加快发展特色旅游,扶贫规划、旅游特色产业规划都要精准。此外,扶贫资金来之不易,要精准投放,用好资金。

教育扶贫——

为贫困地区增添后劲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年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使更多农家子弟有升学机会。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介绍,目前贫困地区农村子弟上重点大学的总人数在27.8万人左右,增加10%以上,也就意味着增加约2.8万个指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认为,10%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促进教育公平。从教育公平角度讲,农村孩子同样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权利。报告提出的这一点有望在教育质量差距较大的客观情况下,给予农村孩子相对公平。但钟秉林委员也表示,光靠政策提高农村学生录取比例并非治本之策,根本还在于改善贫困农村地区基础教育,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水平,从而提升贫困地区年轻人素质,让贫困地区拥有发展人才和后劲。

许多代表委员认为,帮助贫困人口脱贫是现代化进程中绕不开的问题,实现全面小康就是要解决好贫困问题,不让贫困人口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快车”落下。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