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3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环保成本
成本分担至关重要
本报记者 来 洁

对于火电、钢铁等高排放、高污染的行业而言,上马环保设施是当务之急。但是,现实中环保设施却始终不给力,上马的过程不是能拖就拖,就是即便上马了也在“晒太阳”。企业为什么不愿意上环保设施?成本是最核心的原因。特别是对眼下正处于微利时代的钢铁企业而言,加大环保投入更是动力不足。

“从市场经济规律看,先污染后治理是个怪圈。在整个经济没发展到一定程度,人民群众对空气等环境的要求没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企业是不会主动承担环保成本的。因为环保会增加大量成本。企业谁先大规模搞环保,谁就可能先倒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总经理陆启洲说。

不过,近年来我国火电行业的节能减排却颇有起色,其中旨在去除二氧化硫的脱硫设施比例已经大幅提高。全国政协委员、环保部原副部长张力军说,“2005年全国电厂带脱硫设施的比例只有12%,现在已经达到90%。”

火电行业推进环保设施的经验何在?除了国家提高环保标准、加强政策导向之外,做好成本分担至关重要。目前,国家给予燃煤发电企业每千瓦时1.5分钱的脱硫补贴,基本抵消了企业的脱硫成本。脱硫电价有效发挥了经济杠杆作用。

火电要减排,更重要的是能够去除氮氧化物的脱硝设施。脱硝电价政策的全面实施,将有力推动脱硝设施的使用比例,进而大大推进全国氮氧化物的减排。张力军表示,“脱硝设施从2011年开始推进,计划到2015年底,全国电力行业脱硝装置比例能够达到60%,在两三年后达到90%。”

总之,要提高环保设施的使用比例,必须尊重市场规律,运用市场方法,理顺利益机制,让环保不是企业的额外负担,而变得有利可图。同时,环保部门也应将监管重点,从重视设备使用比例转变为重视设备使用效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