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3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管好“大账本” 用好“保底钱”
——代表委员热议预算报告
本报记者 崔文苑 朱 磊 熊 丽 刘 瑾

建议加快地方政府性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步伐

期待预算法的修订尽快提上议程

建议财政支出进一步加大对“三农”和节能环保的投入

如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关键

今年对预算报告的讨论、交流,似乎不再只是专业人士热切关注的事了。从汽车行业的企业家到作家,从西北各省市的“一把手”到西南偏远山区的村支书,大家对国家“大账本”审查、讨论的热情和能力都明显提高。

“今年的预算报告很‘好看’,有两方面意思。一是内容丰富,改革力度大。二是可读性强,不再只是‘报账’,收了多少、支了多少等等。有比较多的政策解释,还配发有彩图版本答疑解惑。”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九龙县烟袋乡毛菇厂村党支部书记张国富说。由于预算报告的通俗简明,代表委员们看得更清楚、思考也更为透彻。

期待实现全口径预算管理

不少代表委员表示,今年预算报告一大亮点是,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支出范围和重点,首次完整“亮相”。

代表委员们肯定这一变化的同时,也对政府预算体系进一步完善有了更多的期待。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涉及政府所有的资金收支,都应该纳入人大的审议范围,才符合“全口径”的概念。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乐山市副市长徐建群认为,政府性债务也应加快步伐纳入预算管理,进入人大的监督范围,以提高预算的完整性。

预算法亟待修订

今年的预算报告提出,要加大“三公”经费公开力度,细化公开内容,所有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全国政协委员黄建初表示,“打造阳光财政,让群众看明白、能监督,这对预算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在各个地方统计口径存在差异、公开还存在预算不完整等问题。不过,我们已经启动改革的步伐,正在改善之中。”徐建群代表说。她进一步建议,应该从全国层面来制定这一制度框架,比如统一计算的口径。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阿来表示,“立法是根本。应该通过法律法规完善,督促信息的公开。”他建议,加快预算法修订。黄建初委员也强调,预算法的修订必须尽快提上议程,“这项工作从2004年开始经历了3届人大,今年应该列入全国人大的立法计划了。”全国政协委员、审计署副审计长董大胜表示,预算法如果要调整,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就是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包括明确各级人大、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在预算管理中各自的权限等。”

民生投入要“舍得”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宝鸡市委书记上官吉庆比较关心财政资金的投放情况。他向记者解释说,在2013年的预算执行情况中,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0.2%,增长幅度还是偏小。在2014年中央预算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情况中,农林水支出增长8.6%,节能环保支出增长7.1%,看起来不少,但还是低于9.5%的平均增幅。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上官吉庆代表说,农村的小康是整个国家小康的关键环节。当前提供给农村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还是比较少,与农村的现实需要相比差距太大。“建议财政支出进一步加大对‘三农’和节能环保的投入,并向广大西部地区倾斜。”他说。

张国富代表也建议说,一些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领域要“舍得花钱”。

加强资金投放针对性

徐建群代表关心的则是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我觉得财政奖补机制应进一步完善。”她表示,补助资金是任务完成达标后发放的奖励,迟来的奖励资金对该项建设起不到多大的助推作用。不如把这笔钱用到其他缺资金的领域或项目上,加强投放的针对性。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财政厅厅长于国安认为,财政资金投放后,如何提高使用效率是关键。他告诉记者,从今年1月1日起,山东在全省启用新版惠民补贴“一本通”系统,贯通省市县乡4级财政,实现财政与公安、民政、农信社等联网,为民生支出监管加上了一把“保险锁”,确保民生资金的每一分钱都用在老百姓身上。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