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副行长、董事会秘书徐学明——
“沉下心来做普惠金融”
做好普惠金融关键是要沉下心来,把握好社会价值与经济效益的平衡。邮储银行给自己的定位是服务“三农”、服务社区、服务小微。中国不缺银行,尤其不缺大型商业银行,但缺有特色的银行。我们走差异化道路,放下身段服务“三农”和“小微”,现在还仅仅是起步。接下来,邮储银行将创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模式,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发挥网点优势,助推城镇化建设;拥抱互联网金融,拓宽普惠金融服务渠道。
邮储银行天然具备践行普惠金融的基因和优势,从成立那天起,就始终秉持“普之城乡,惠之于民”的理念,一方面要满足弱势群体和经济薄弱环节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又要注重构建普惠金融服务体系,要健全风险分散、补偿和转移机制,推进社会信用建设,构建普惠金融良好的生态环境。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曹凤岐——
“尽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
我曾参加邮储银行举办的几次创富大赛。大赛让很多农民、小微企业得到了资金、智力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发展。
过去大银行更多地重视公司业务和大客户,而中小企业很难得到贷款,尤其是农村地区,农民几乎得不到贷款,邮储银行在这方面有自己的特色。
邮储银行虽然现在也位居大银行之列,但在支持中小企业方面也做得相当到位。普惠金融与社会责任密不可分,从某种意义上讲,做好了普惠金融,也就是尽到了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发展农村金融,不能完全靠信用贷款。在扩大质押抵押物品的金融创新,以及支持家庭农场、支持城镇化等方面,邮储银行做得非常出色。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
“发展要强调可持续性”
未来普惠金融的发展应打造成多元化、全方位、商业可持续性的普惠金融服务,实现一体两翼的发展。金融行业发展,在上世纪90年代走过很多弯路,使得银行贷款不良率不断攀升。经验教训表明,要用利息覆盖风险,才能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不过,近几年小额信贷工作发展又出现一些矫枉过正,例如利息收得太高。我感觉邮储银行把握得比较好,找到了一条平衡的道路。
此外,未来要两个渠道办银行,给普惠金融插上“隐形的翅膀”。互联网、手机支付,应形成银行经营的第二条战线。邮储银行有3.9万多个网点,这为邮储银行提供了广阔的业务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