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北京重现蓝天白云。但据中央气象台消息,8日至10日,华北中南部、陕西关中地区、黄淮、江淮东部等地有雾或霾,部分地区将出现中度到重度霾。防治大气污染为什么一时难见成效?本报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雾霾为何接踵而至?环保部专家认为,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是根本原因。扩散条件不利,持续静风、高湿、逆温及细颗粒物是连续灰霾天气的主要原因。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叠加,PM2.5污染的区域性及相关联区域污染传输,使PM2.5污染物浓度水平进一步升高,也客观上加重了空气污染程度。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马燕合介绍说,京津冀雾霾内因是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增加,大气污染负荷常年在高位变化,外因是不利气象条件频繁出现。
雾霾更严重了吗?“以北京地区为例,国家对雾霾的治理是有效果的。今年2月的雾霾过程与2013年1月相比,污染物浓度总体下降了20%至30%。”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说,“为什么老百姓感受不到?这是因为降幅还不够,污染物的总量仍然很高。少量增加或减少,对人们感官能见度几乎没有影响。”科学研究发现,北京要迎来澄澈的蓝天,大气PM2.5浓度必须降到每立方米100微克以下。而此前重污染天气时,大气PM2.5浓度都在每立方米300微克至400微克以上。
“厘清各类污染源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将为制定清洁空气计划特别是有效的治理措施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张远航说。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向记者展示的幻灯片,清晰地显示出1990年至2010年间京津冀地区火电厂氮氧化物排放趋势,从零星分布到密密麻麻不断增多。正因为这些污染源的持续增加,才使得大气污染物的总量居高不下。
中科院副院长丁仲礼表示,“就目前状况来看,讨论某个污染源头占排放总量的百分之几实际意义不大。应该抓紧行动,在煤炭使用中尽快做到脱硫、脱硝、除尘,机动车减排也要马上行动。”
面对大范围雾霾天气,多部门紧急行动起来,目标是将灾害天气对公众的影响降至最低。2月20日,国家气象局与环保部联合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污染天气预报,这是两部门针对重污染天气首次联合发布预报。
同时,环保部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向各地发布空气重污染监测预报信息,要求各地根据重污染天气态势,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在雾霾发生地区,应急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科技部将会同环保部发布《大气污染防治先进技术汇编》,会同工信部出台《2014—2015年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方案》,同时大力组织开展清洁燃气技术研发和工程示范,加强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与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