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2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70后”的心思——
有点积蓄,更要有点本事
本报记者 苏 琳
2月20日,求职者在查看招聘信息。当日,合肥市瑶海区在辖区和平广场举办“春风行动”大型广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约8000个。
新华社记者 杜 宇摄

为提高农民工就业能力,近年来,各地、各部门积极统筹开展农民工培训工作,大大提升了中青代农民工的技术“含金量”。

农民工变成“金蓝领”

2009年,走出乡村3年后,只有初中学历的孙玉海考取了山东省“金蓝领”高级技师资格。

8年前,这位山东省莒县长岭镇前夏庄村的农民进入青岛港港机分公司。工作的第一年,孙玉海就考取了山东省“金蓝领”技师资格证书;第二年,他代表青岛港参加全省港航系统劳动技能大赛,从上百名选手中脱颖而出,夺得焊工第二名。随后两年,他参加青岛港技能资格考核和技术比武大赛,均获焊工比赛第一名,被集团评为“优秀农民工”。

“现在,我每月挣6031元,只比魏建平少33元。他可是港院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专毕业生啊。”孙玉海颇为得意地说,“只要掌握技术活,我们农民工也能跟正式工一样同工同酬。”

青岛港有2.4万职工,其中农民工占三分之一。使用农民工20多年来,青岛港始终把他们当成港口发展的主力军,坚持“用人而不是用工”的理念,帮助农民工提高技术、岗位成才。青岛港每年投巨资开展培训,提升农民工业务素质。一大批农民工练就了自己的岗位“绝活儿”,过去只会搬搬抬抬的农民工成为有高技能的“金蓝领”。

孙玉海庆幸自己还不到40岁就挣到比自己父母一辈子的收入还要多的钱。他说,“有本事才是最重要的。只要有技术,不愁挣不到钱”。

如今,像孙玉海一样,越来越多的农民工经过培训和专业认定,正成为拥有一技之长的“职业农民工”。

他们的背后,是各地、各部门开展就业培训的身影。为适应以技能促进就业的发展需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及工青妇等单位发挥各自优势,大力开展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同时,各地技工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也积极推广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定岗培训等培训模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交通运输等部门积极推进建筑工地农民工业余学校建设,对农民工上岗前进行引导培训,安监部门还积极检查督促企业落实先培训后上岗和依法持证上岗制度,加强农民工安全培训。

“城归”创业受欢迎

家住陕西省杨凌区崔东沟村的徐茸利是当地培养出的500余名本土农民技术员之一。凭借过硬的果树嫁接技术,她不用到城里打小工,而是到各地农村干嫁接技术活,一天最多能赚300元。

2013年8月,农业部启动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试点,各地以农民需求为导向,贴近产业需要和基层实际,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在土地流转、金融保险、生产补贴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为农民增收致富奠定坚实基础。

近年来,有点技能、有点资金、有点营销意识、有点办厂能力和对农村有感情的“五有”农民工应运而生。人们称这些回乡创业的“五有”农民工为“城归”。

河南汉子樊明,“北漂”京城四五年,先后做过医院护工、清洁工、搬运工、快递员,干了近10个工种。可是,每天苦干10多个小时,却收入寥寥。

2013年,樊明用积攒下的近万元钱,买了一台单反相机,到中艺影像学校报了一个摄影班。3个月后,他学成回乡,干起了旅游摄影。靠着这技术,樊明有了固定工作,收入也多了起来。

为鼓励“城归”农民工返乡创业,兴办经济实体,人社、财政、人民银行、农业等部门组织开展专题调研,落实贷款支持等创业扶持政策。通过扶持“五有”农民工(城归)返乡创业,并提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充分就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