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当爱脱离自我中心的时候,才能真正读懂对方,在相互付出之中建立信任与和谐。
刚过去的情人节,很多人在社交媒体中秀鲜花,秀大餐,秀恩爱。也有年轻人抱怨,谈了几次恋爱,每次都在情人节前分手,所以从来没能真正和情人过节。央视《中国好歌曲》播出的一曲《谁搞的情人节》唱到,“谁搞的情人节,害没有情人的人,不敢上街,多可怜;是谁搞的情人节,看拥有情人的人,笑的多甜”,就淋漓尽致地描述了这种失落心情。虽然一些人说情人节无非是商家的噱头,但毫无疑问,情人节仍然是检验伴侣关系质量的重要关卡。
为什么很多恋情以甜蜜心动开始,却悲剧收场呢?
恋人从相识到相知,的确会经历很多阶段和挑战。
最初,两个人因为对方身上有自己喜欢的特质,开始彼此接近;或者觉得和对方在一起心情很愉快,其实这种“喜欢”的感觉是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
很快,恋人开始彼此思念,对另一半产生心理依赖,两个人如胶似漆,觉得离不开对方,这仍然是以自我的感受为中心的。
随着恋人相处时间更长,两个人开始由于彼此的差异,产生矛盾:核心的心理需求是“你应该按照我喜欢的方式来爱我”(自我中心),这时候有的情侣开始想要改造对方从而矛盾加剧;有的情侣比较幸运,彼此“爱的语言”能够匹配,关系可以持续进深。
恋人之间的互相猜疑和不信任是矛盾产生的另外一种形式:一对相貌出众的年轻夫妇娟子和伟明,感情一直不错。但是在结婚后的数年时间里,这对“金童玉女”遇到很大的困扰是来自异性倾慕者的“关怀”,比如:两人都经常接到异性的邀约、礼物、问候;也常常能在对方手机里发现一些疑似“暧昧”的内容——这或多或少会引发一些口角,影响两人关系。慢慢的,伟明开始变得不修边幅,担心“太帅”反而会引来麻烦;娟子也抛弃了隐形眼镜,卷发和裙装,心中暗自盼望,随着年龄的增长,“年老色衰”之后不再会有异性的“骚扰”。虽然双方为了“解决危机”做出了一些努力,但仍然“治标不治本”:一旦其中一方因为出席正式场合需要修饰形象时,另一方就会质疑:“今天打扮这么靓是要去干什么?”后来,他们的一位社会学教授朋友一语道破天机:其实对于婚姻来说,诱惑无处不在,即使刻意“扮丑”或等待自己变老,也无法改变“让异性远离自己”这个现象。因为其他人对自己抱有何种动机,实在是自己无法控制的;与其内心企盼不会有异性关注自己,把控制权交给了他人;不如学习如何有效有礼有节地与异性保持距离。
有人曾说:“爱从喜欢开始,经过依恋,进入占有,许多爱情故事定格在这个等级,最后演变成控制和反控制,卷入权力斗争。”这样的爱情其实不是爱,而是索取,一旦面临“情人节”的考验可能真的无法过关。关注对方的需求,主动付出,是脱离自我中心的开始。但很多人会以自己的喜好出发,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为对方付出,这样往往收不到好的效果,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没能真正理解对方的需求。
真爱是一门功课,值得用一生去学习,只有当爱脱离了自我中心的时候,不是向对方索取,也不是单纯地占有和控制对方时,才能够真正读懂对方,在相互付出之中建立信任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