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2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明专利:快慢辩证看
本报记者 刘松柏
2013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十位的省区市
2013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排名前十位的省区市
2013年我国发明专利拥有量排名前十位的省区市
2013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排名
前十位省区市的PCT申请受理量
2013年我国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的区域分布

与往年一样,2013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排名前十省区市(不包括港澳台)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但通过仔细分析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拥有量以及PCT申请量等数据,我们还是发现一些重要变化正在发生:部分省份尽管授权量减少了,但专利质量提高了;尽管沿海部分省份授权量增速放缓了,但中西地区部分省份则增长加快了。这一减一加、一快一慢之间体现了我国专利发展正逐渐步入一个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的新阶段。为此,我们选择了江苏、广东、安徽分别作为“量”、“质”及中西部追赶的代表,以此管窥我国发明专利的整体格局。

数量:江苏居首

在过去的一年中,江苏省发明专利申请141259件,同比增长28.31%,位居全国第一。不仅如此,江苏的发明专利申请量、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企业专利申请量和企业专利授权量等五项指标,连续4年保持全国第一。特别是发明专利申请量与排名第二的广东省之间差距越拉越大。2011年,江苏是广东的1.63倍,2012年这一比例提高到1.82倍,2013年更是达2.05倍。“发明专利申请数量的增长,是科技创新能力的直接体现。”知识产权出版社专利分析师朱欣昱博士解释,“江苏发明专利申请量大幅提升,说明该省科技创新能力有一个很大的进步。”

江苏作为经济比较发达、科技资源相对富集的地区,其创新能力的提高有目共睹。2012年,江苏省全社会研发投入达128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3%,在全国率先基本达到创新型国家投入水平;全社会研发全时人员总数也大幅增长,从2006年的13.77万人增长到2012年的42.07万人。《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显示,江苏区域创新能力从2009年开始已经连续五年位居全国首位。

“除了创新能力提高,政府扶持,企业重视也与发明专利申请量增加密切相关。”朱欣昱说。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以来,江苏不仅将专利申请与授权量指标纳入各级政府的年度考核指标,开展知识产权区域试点示范,而且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和年度合作计划,形成了国家、省、市联动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新机制。

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朱宇介绍,江苏省在2009年率先颁布实施《江苏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在全国首个开展创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示范省”。战略实施的5年来,江苏13个省辖市全部出台了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或实施意见,11个省辖市、27个县(市、区)和9个园区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和园区,形成了江苏知识产权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

从政策引导到加强专利信息服务,从严格执法保护到加强行业自律……这一系列的政策、举措,激发了企业创新、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企业在知识产权各环节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强,推动了江苏发明专利申请量的大幅提升。

“其实,江苏的情况并非个案,只是与其他省份比较而言,表现得更为优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校长、现担任该校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的吴汉东解释说。随着各省区市科技投入的不断增加,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对专利创造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和PCT专利申请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量的增长是必要的,反映了中国创新主体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不断提升。达到一定量之后,就要步入质的提升阶段。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专利大国,下一步应该着重于‘质’的提升。”吴汉东强调。

质量:广东第一

2013年,广东PCT国际专利申请受理量为9211件,占全国受理总量的56.33%,自2002年以来连续12年保持全国首位。吴汉东告诉记者:“PCT国际专利申请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研产出质量和创新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广东省经济外向度高,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强,更加重视海外专利布局,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大幅超前,自在情理之中。”

去年12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行政法官就InterDigital诉中兴通讯等专利侵权一案作出最终裁定,中兴通讯获胜。据了解,中兴通讯目前已积累5万余件全球专利、1.4万件已授权专利,领先松下,远超爱立信、诺西、阿朗等老牌欧美通讯厂商。凭借高质量全球专利,中兴通讯去年已在美国连胜由Interdigital、TPL、Flashpoint等3起专利运营公司发起的337调查。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的大幅提高无疑是广东专利质量提升的有力佐证,而另一个体现专利质量的指标: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广东省也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位。2013年广东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95475件,比排名第二的北京高出1000余件。在吴汉东看来,这两项指标正好表明,广东专利正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

近年来,广东省将发明专利申请量列为重点监测指标,把“知识产权产出指数”纳入市厅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专利质量提升专项工作,从规范专利资助、强化专利电子申请推广、完善考核评价指标、加强非正常专利申请监控等四个方面提升广东专利质量;调整专利申请资助政策,将专利申请资助重点统一到“以提升专利申请质量、促进自主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提高国外专利拥有量、促进公众对专利制度的了解和运用”上来。通过强有力的政策体系支持与知识产权战略的深入实施,广东省专利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些省市也加入专利质量提升的行列。2013年,PCT专利申请量超过500件的省区市有北京、江苏、上海、浙江、山东等;这5个省市的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分别达85434件、62112件,48370件、43275件、27996件。吴汉东表示,这些省份,不仅是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同时也是科技创新较为活跃的地区,这些地区专利质量的提高,将带动我国专利质量迈上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同时,国家也开始狠抓专利申请质量提升工作。去年12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提升专利申请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结合不同区域发展水平,逐步将发明专利申请量占比、发明专利授权率、PCT专利申请量、专利维持率等指标纳入区域专利工作评价指标体系。

增速:安徽领跑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我国发明专利授权排名前十的省份中,有一个数字格外醒目。排名第八位的安徽省2013年发明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38.3%。而发明专利申请、授权大省(市)广东、浙江、上海则分别同比下降9.3%、3.7%、6.5%。

朱欣昱博士告诉记者:“影响年度授权量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此前1年至3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的发明专利申请量,二是发明专利的质量。”他解释说,发明专利申请的审批程序分为受理、初审、公布、实质审查和授权五个阶段,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所以现在获得的授权专利可能是两三年前申请的,如果这段时间里,申请量大,专利质量又高,因而通过率也高,获得授权也多”。

安徽2010年申请发明专利6396件,同比增长43.3%;2011年申请10982件,同比增长71.7%;2012年申请19391件,同比增长76.6%。朱欣昱认为,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安徽2013年的增幅比较大,“因为之前的申请量大,同时说明安徽申请的专利质量应该比较高”。

吴汉东则从另一个角度解释说:“我国专利发展已到应该提质增效的新阶段,北京、江苏等专利大省应该开始逐渐向专利强省过渡,更加重视专利质量。况且,这些专利大省体量已经比较大,难以再有一个大幅度的增长。”

在我国发明专利授权中,东部地区往往占到约70%,中西部地区在20%左右,东北地区占5%。在吴汉东看来,这种不平衡状况应该得到缓解,以安徽为代表的中西部地区发明专利授权量的增长,将会是趋势,这对中西部地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意义重大。

这趋势在2013年的专利排名中得到了充分体现。2013年发明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10%以上的,除沿海地区的山东外,广西、宁夏、贵州、新疆、甘肃等5省区均在西部地区,分别同比增长43.7%、31.4%、22.2%、18.4%、11.5%。而可能增加今后专利授权量的2013年发明专利申请量中,广西、宁夏分别同比增长120.9%、同比增长111.8%,远远高于其他省市区。

近年来,随着中西部地区科技投入的不断增加,专利意识的逐渐增强,都采取切实有效的扶持措施。如安徽省知识产权局出台了《关于规范专利资助政策的指导意见》,引导全省的专利申请工作重心向提高质量、扶持转化和优化环境转移;开展了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启动了核心专利技术产业化计划;广西制定了《“十百千知识产权(专利)人才”培养方案》,启动首批2个知识产权培训基地试点建设,搭建起了各类转化平台。这些措施促进了中西部地区专利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