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2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盲道“去哪儿”了
王 晋
盲道被汽车占据,让盲人出行非常不便。 (资料图片)

在人潮汹涌的北京新世界商场附近,一位盲人拿着盲杖在一个台阶前敲击着,犹豫着。这是一处不规则的台阶,很难通行。笔者赶紧上前扶着他走过这段路。他问我:“这段路没有盲道吗?”我看了看前路,有的地方盲道是中断的,有的地方盲道地砖坑洼不平,有的地方停满了小汽车、自行车……把他送到一处盲道稍显正常的地方,笔者与他告别,但心里一直惦记着,盲道“去哪儿”了?

稍加留意,笔者发现盲人出行真可谓“步步惊心”:很多地方没有盲道,有些商家在盲道上铺上了红地毯,有的盲道暗藏陷阱,有的被汽车和小摊挤占、沦为“忙道”……还有网友贴图晒出了走盲道的N种后果:“百米35处Z字转弯”、撞上电线杆、掉进下水道、撞上汽车,有的盲道甚至会把人导入河里……看到这些“奇葩”盲道,真为盲人出行捏把汗。北京是个国际大都市,盲道的管理都如此混乱,别的地方情况更不容乐观。

2001年施行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规定,“盲道应连续,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2012年,国务院发布实施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成为我国第一部关于无障碍设施的行政法规。无障碍,是残疾人最具体最现实的诉求之一,是他们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残疾人与健全人享有平等的权利,无障碍设施是他们能够实现这一权益的必要方式。当这些设施遭到破坏时,就等于变相剥夺了他们的权益。已建设好的盲道因管护不力而派不上用场,也是一种资源浪费。

为什么这么多明眼人看不到盲道之“盲”?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事前的规划设计不合理、不科学,有章不循,致使盲道铺设不标准、不规范、不够人性化;二是监管主体不明确、监管形同虚设,一旦盲道铺设好后,几乎没有任何事后监管、维护的措施跟进。说到底,是一种人文关怀的缺失。

都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种美好,不应仅是健全人的感受,更应是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感受。能否给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关爱,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文明和谐的底线,却是不少城市的短板。有网友感慨,在一些发达国家经常看到残疾人出行,但在国内却很少看到残疾人。是我国的残疾人数量少吗?并非如此。数据显示,我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关系到2亿多残疾人亲属,残疾人很少出行的原因还在于出行条件不够安全方便。

让残疾人能安全出行,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民生问题。期待各地能出台切实举措,确保盲道不“盲”。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