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是当前经济工作中的突出矛盾,需要下大力气化解。但怎样化解,看法不尽相同。有一种观点认为,靠市场,依靠市场机制解决问题。从理论层面,这话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在实践层面,这次调研的一个突出的体会是,化解产能过剩不能全靠市场。
石家庄市压减水泥过剩产能,如果没有地方政府强力推动,完全靠市场机制去淘汰,会是什么局面?采访中,我们多次提出这个问题,答案是清楚的——那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地方经济发展会付出更大的代价。可能的局面是这样的:
——因为产能严重过剩,企业只好压价销售,大多数企业日子都不好过。大家都熬着。不排除有的企业有过人之处,日子好过些,也好过不了多少。
——日子过不下去了,老板选择停产,先把企业关了,等待市场好转。市场一旦好转,有钱可赚,马上点火,重新开张。
——大家都知道水泥产能过剩,都希望压减,但都不想压自己。老板们都挺着,看谁能挺到最后。没有老板愿意自己压下来,把希望和机会留给别的企业。
——为什么不主动转型呢?这些老板做水泥是强项,转型做别的行业信心不足,动力也不足。做水泥熬着、挺着或许还有希望,主动转型做别的行业没那么容易。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地方环境污染严重,好项目不来投资,地方经济发展会错失好多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该不该出手,用行政办法强力压减水泥过剩产能?依笔者之见该出手。如果石家庄市政府不出重拳,河北省政府给石家庄市分配的压减水泥产能指标也无从落实。
政府出手治理,不意味着市场机制不起作用。石家庄市这次压减水泥过剩产能,内在市场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企业心里清楚,这个行业很难混下去了,不拆也没什么好结果。政府按照“政府能承受、企业能接受、社会能认可”的原则,对拆除企业进行了补偿,所以企业都是自愿签署了拆除协议。
化解产能过剩要靠市场,但不能片面地、简单地、完全地依赖市场,尤其像化解水泥产能过剩这类非常复杂的事情,政府该出手还得出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句话必须一起说。